当前位置: 首页> 表彰奖励

【聚焦·中国老科协奖】2022年度中国老科协奖—肖宝祥、肖建海、吴铁

发布时间:2022-08-31 点击量:1520

肖宝祥,男,1949年9月出生,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现任陕西省咸阳秦耀园艺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他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0多年来,他潜心钻研,技术创新,提出“移动果园”,开启了果树种植新模式。

他先后引进苹果、梨、葡萄、樱桃等80多个新品种,率先在西北利用组培繁育等生物工程技术,为陕西省建立起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总结推广的“组培脱毒苗”“矮化果树栽培新技术”“更换新优良品种”等,使咸阳、铜川地区及全省果农亩产收入达万元以上;探索出的苹果修剪技术——“六道剪法”,至今已被全省普遍应用;还被省内13个县8个外省县市聘请为果树生产顾问。

他发表论文60多篇,果树采用的先进技术,已先后被国内20多家媒体报道。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铜川市科技一等奖、特等奖等荣誉。

一是开启果树新模式——“移动果园”。

他退休后,仍然在研究果树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克服困难砥砺前行。

2005年,他到山东、辽宁等地考察,引进大樱桃品种,开展大樱桃苗繁育实验研究,最终成功种植的樱桃获得了咸阳科技金奖和银奖。

2019年就潜心钻研,现在成功地开启了果树新模式——“移动果园”,这种人工培植成形,栽进无纺布制成的盆子里。除了樱桃,还有盆栽吊干杏、石榴、苹果,一年四季不同的果树轮番被搬进大棚,可出3—5批水果,成为拥有高收益的“移动果园”。

他看到传统的果园,已经不适合现在市场的需要,于是依托设施大棚,运用现代化农业技术,把果树栽到盆里,在不同季节待果树开花或结果后,集中摆放在特定场所,供人们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场合观赏和食用。

他的这种栽培方式,充分利用了大棚,提高了种植效率,值得推广。果树不仅能克服气候和季节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强化了果树管理,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果业发展效益。盆栽果树还能根据市场行情,调节栽植品种,降低企业和农户的种植风险。

同时通过“移动果园”试验示范基地已经示范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他给果农提供技术,目前,盆栽果树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技术难关也被一一攻克,他带动更多的果农学习这项技术,把收获的喜悦分享给大家。

二是攻坚克难,推广“移动果园”新技术。

他热爱农业,70多岁的他,一直秉着自己的初心,攻坚克难,在各地推广“移动果园”新技术。

他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题,围绕产业振兴工作目标,以特色苗木种植培育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宣,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将发展组培脱毒苗木作为企业发展主要方向。

在生产技术管理方式上,他不断探索创新,自主设计出“智能化五联动日光温室”,实现了无毒化育苗、全天候监测,每年可生产各种脱毒苗木300—500万株,可实现扩繁、育苗、出苗从实验室—温室—苗圃栽培标准化生产,成活率保持在95%以上。

目前,在兴平、铜川两地分别设立两个育苗基地,总面积1000余亩。为进一步跟进全省果业转型升级速度,提升企业在现代农业园区中的领先地位,并将科学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他通过利用所掌握的果业苗木发展动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对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方向指引培训,提高各个岗位、环节的专业技术水平。“工匠实施团队”则将先进的科技理论知识融入一线工作中,确保建设蓝图顺利实现。通过两支队伍的相辅相成,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农民家”,同时为果树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科技兴农、科技脱贫,回报社会、振兴乡村。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拼搏,他的技术得到了认可,所在单位因他的技术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先进单位、国家科技园苹果试验站、陕西省示范园区等10多项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咸阳市驰名商标、陕西著名商标等殊荣。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他没有忘记帮助周边群众,始终把带动群众致富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并落实在行动上。

他安排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贫困户,对务工人员和当地果农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凡对前来咨询问题的群众,公司指定专人负责,特别是对病虫害防治等方法一一传授,受到了群众的信赖,使周边众多果农,对科技兴农、科技脱贫充满了信心。

此外,他还在全省6个地市、县、区免费举办了近百起果树种植培训班,发放6万余册科普书籍,向贫困果农无偿赠送苗木2万余株。

肖建海,男,汉族,1965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技师。曾任河南省平顶山市科协机关党支部书记,现任河南省平顶山市老科协秘书长、平顶山市科协机关党支部书记。

他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河南省老科协、平顶山市科协的领导下,围绕省委十大战略工作部署,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在科协系统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动员和组织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余热、服务大局,“建载体、搭平台”,创新老科协体制机制,引导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全市老科协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2018年,他分管的工作,被评为河南省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他个人荣获2018年度河南省农村电商培训优秀工作者;2018—2019年河南省科协科普大篷车走进大别山走进贫困县活动先进个人;2019年平顶山市科协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度平顶山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平顶山市科协优秀党务工作者;2021年被评选为“平顶山市科普达人”;2021年河南省全国科普日活动中表现优异,获得优秀工作者等省级荣誉表彰3次。

一是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

按照中国老科协的部署,他牵头筹建了300余人老科协智库,组建老科协志愿服务队,创建18家科普实验基地,开辟绿色服务直通车,义务为科普实验基地的农户提供科普信息服务350余条、生态农业技术援助52次、推广新品种26项;建设农村电商示范店铺57个,电商科普受益人数9.6万人。

全年邀请医疗专家、心理咨询师、农业技术人员和学会、学研机构、企业等各领域的人才,精准聚焦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密切关注的问题,大力开展走基层、进社区科普讲座、健康保健、专业技术培训、实用技术推广、青少年科技活动等科普志愿活动10余场次,在中国科技志愿服务平台累计服务42.5小时,全国排名3124名,全省排名180名。

各项志愿活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弘扬党的百年辉煌和奋斗历程,展示在党的领导下平顶山市科技创新取得的伟大成就,受到了群众们的热烈欢迎。

二是提升科普活动质量丰富内涵。

他积极参加新冠疫情应急科普宣传,及时组织老科协专家20余人,开展三下乡活动9次,助力复工复产;在全国科普日活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活动周等品牌活动中,组织动员广大老科技工作者800余人,开展了主题性、全民性、群众性科普活动5大类、257项。

他积极参与“中国流动科技馆”河南巡展进校园活动;参加科普大篷车“轻骑兵”走进大别山、伏牛山的活动;组织市县两级老科协理事和专家现场观摩交流工作,相互学习、相互激励中,进一步凝聚起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共识和力量。

三是举办院士专家高端科普报告会。

今年,先后邀请了中国老科协常务理事、河南省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吴丽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高宏,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所长史亚军教授,中国老科协院士专家报告团成员、国防大学教授孙旭和孟庆全,河南省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药养生科普专家王宪龄等,分别从各自擅长的领域,针对平顶山市的乡村振兴、城市治理、国防安全、和谐家庭、疫情防控等情况,近年来,共协助举办了56场高端科普报告会,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对提高平顶山市建设现代化城市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是围绕中心工作建言献策。

他深入乡村、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百姓呼声,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经过筛选和综合分析,形成了具有重要意义、可操作性强的《科技社团开展社会化服务研究与实践》论文,被收录中西南37届学会学研究年会汇编,并在中西南37届学会学研究年会上作交流发言。

2018年7月,他在黑龙江报业集团主编的《新农村》期刊上,发表了《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探讨》文章。

他积极开展建言献策征集活动,促进《关于开展全民现场救护知识及避险基本技能培训的建议》等25篇学术成果转化。

五是尽心尽责服务老科技工作者。

他关心关爱老科技工作者退休后的生活,定期组织人员走访老同志,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将关爱老同志的工作落到实处。

他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发挥“小中心”作用,团结服务广大老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献言献策,提升老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素质,服务“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养”,为广大老同志发挥余热、服务社会创造良好条件,用真心真情关爱老科技工作者。

在重阳节之际,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召开座谈会,受到了老科技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老科协秘书处积极贯彻落实《全国老龄办关于开展“智慧助老”行动的通知》精神,坚持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秘书长工作会议,研究解决老科技工作者的实际问题。积极为31名老科技工作者申报高级职称。关心慰问老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和实际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祝福与关怀,进一步增强了老科协的归属感。

吴铁,男,汉族,195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曾任白城中医院副院长,现任吉林省白城市老科协副会长。

他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1年,先后拜吉林省名中医解起崑、李汉章为师,得其真传。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脑血栓、冠心病、风湿病、脾胃病、肾病等常见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一是创立中医治疗糖尿病体系。

20世纪90年代起,他将研究重点放在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方面,发挥中医特色,创立了中医治疗糖尿病体系,研制了“糖宁系列方”应用于临床。

他设立了白城市糖尿病中心,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制定了四套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诊疗方案,近20年来诊治糖尿病病人达18万人次以上,为提高全市糖尿病防治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自拟温肾甲减方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拟中药方夏寄芩芍牛杜牡勾汤治疗高血压、自拟中药方痛风灵治疗痛风。

他承担省级科研课题4项、市级科研课题2项,其中“运用中医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获白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章30余篇。2015年出版专著——《吴铁名中医临床验案集》,培养中医学术继承人12人。

二是培养中医学术继承人。

国家级名中医传承室于2014年设立,培养10名学术继承人。2018年11月、2022年,分别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他担任吉林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吉林省中医学会理事,吉林省中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中医学会络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白城市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他获得白城市有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2008年获得白城市科技成果一等奖,2014年9月获得吉林省劳动模范,2012年“吉林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称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白城市老科协副会长。

三是勇于创新,闯出新路,形成品牌优势。

他努力将白城中医院糖尿病肾病专科,打造成国家级名科,真正成为中医特色突出,诊疗设备先进,治疗方法独特,服务功能齐全的重点专科。并向周边省市及所辖县区进行辐射,为近400万人口的服务群体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发展中医事业,在专科专病建设方面勇于创新,闯出新路,做出积极的贡献。

他的发展目标是,继续优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三大慢性并发症的诊疗方案;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糖尿病、糖尿病肾病临床路径,做好临床观察工作;建立中医治疗糖尿病数据库;构建本市糖尿病防治网络;承担重大科研课题,与321医院承担国际眼科学会糖尿病防治项目,承担络病理论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冠心病中医治疗项目。

他积极加强科室基础建设,设立门诊4个诊室,病床50张,工作人员达到30人,门诊8人,病房32人;深入开展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研究,制定诊疗方案,研制中药系列方剂,在研究“糖宁系列方”的基础上,开发院内制剂,申报批号,力争申报药品专利;积极参加全国重点专科协作组工作,实施中医治疗糖尿病临床路径,完成观察病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加强人员培养,抓好中医继承,5年内送出5名中医药人员去省以上医院进修学习,院内采取师承方法,由省名中医吴铁主任医师带教学术继承人,形成梯队结构,确保科室可持续发展;建立全市中医糖尿病防治网络,以本院糖尿病专科为龙头,向周边管辖的四个县级中医院进行辐射,达到每个县中医院的糖尿病专科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在当地形成中医特色优势,统一诊疗方案,统一实施临床路径,使全市的中医防治糖尿病水平达到国家级水平,形成品牌优势。

四是退而不休,笔耕不辍,收获满满。

2014年,他设立国家级名中医传承室,培养了10名学术继承人。

2018年和2022年,分别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新冠疫情发生期间,他担任白城市疫情防控小组中医专家组组长。

他退休后,每周一至周六,坚持在白城中医院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诊室出诊。每月诊治患者一千余人次,多次在社区基层组织免费义诊,为百姓送医送药,多次在白城市电视台做科普讲座,为广大患者科普中医知识。

他笔耕不辍,发表论文及专著——《中医药是人类抗新冠肺炎的重要武器》《红色书籍伴我成长》《糖尿病与二十四节气变化》《吴铁主任医师应用夏枯草的临床经验》《甲状腺瘤、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异病同治的探讨》《浅谈下病上取治急性肾风》《漫谈寒淋的辨证治疗》《刍议孙思邈对糖尿病治疗的贡献》《从络病辩治甲状腺瘤》《吴铁名中医临床验案集》。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