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科协奖

【聚焦·中国老科协奖】2022年度中国老科协奖—刘瑞江、齐城、齐国民

发布时间:2022-08-19 点击量:799

刘瑞江,男,汉族, 195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主任记者。曾任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现任重庆市九龙坡区老科协会长。

2018年10月,他正式退休。2019年9月,重庆市九龙坡区老科协换届,区科协与区分管领导商议,邀请他作为第二届理事会会长候选人。工作了几十年,也谢绝了几个企业的聘请,本想好好过一下宽松愉快退休生活的他,出于对党的事业的热爱和对老科技工作者的尊重,他接受了任务。

上任后,他以协会为家,充分发挥自己情况熟、威信高、联系广泛的优势,团结和带领班子成员和全区老科协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积极作为,以“三进一建”为抓手,聚力企业科技创新,兢兢业业工作,把区老科协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得到市区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最近,九龙坡区老科协被重庆市老科协评为先进集体,区老科协工作在全区党建大会上得到区委书记的点名表扬。

一是夯实基础,组织建设上台阶。

九龙坡区老科协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履行好职责、开展好工作的基础。

专委会是区老科协的基层基础工作,根据新情况、新任务的需要,将原来的5个专委会调整为8个专委会,科普宣教组成员由4人增至11人。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工作任务以及年终考核办法,从而激发出组织健全、队伍壮大、思想领先、资源共享、凝心聚力的新活力。

各专委会按照区老科协的部署安排,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区老科协工作呈现出决策咨询有成果、科技创新有贡献、科普工作有亮点、自身建设有进步的新局面。

目前,区老科协队伍不断壮大,个人会员达到19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个人会员85人),团体会员14个,确定每月一次办公会、一年两次理事会、专委会主任会和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等会议制度。

二是发挥优势,建言献策谱新篇。

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组织老科技工作者中对应的专家学者,成立课题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有质量、有深度、有借鉴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2020年底提出的《关于将彩云湖生态环境科普博物馆项目建设纳入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建议》,被区政协作为重点提案交办,区政府常务副区长签批,并纳入九龙坡区“十四五”规划,还被评选为“金点子”建议。

三是创新方式,科普宣传效果好。

2021年,他联系协调区各相关部门,争取领导支持,先后与区科协、区民政局签订了购买科普宣讲服务协议,既助推了职能部门履行工作职责,又拓展了区老科协发挥作用的渠道。

开展科普宣传活动50多场次,受益群众达2000多人次。特别是积极配合市教委、市科协和市老科协开展的院士专家进学校活动,在我区开展了20多场高规格、高质量的宣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服务“三农”,脱贫攻坚显身手。

九龙坡区老科协以帮助企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为己任,努力把助推经济发展落到实处。九龙坡区老科协充分发挥入股的重庆绿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绿沃公司”)作用,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牵线搭桥等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为打造消费扶贫项目——“巴山原味”城口美食体验馆,他多次与区政府和城口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联系、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落实场地、争取政策。经过一年的艰辛努力,于2021年5月1日正式开业,成为区老科协积极参与扶贫脱困、乡村振兴的品牌,受到市老科协的充分肯定。

为了帮助企业在九龙坡区尽快落地生根,他带领导班子成员多次深入重庆赛路行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迪科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谦雅科技公司等高新企业,针对他们新产品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召开新产品推介培训会,帮助企业申报区级科技项目,努力推动企业发展。

2021年5月,“重庆市老科协助企创新服务九龙坡区工作站”在西彭组团企业服务中心正式挂牌,为借助市级老专家资源帮扶企业发展搭建了更加方便、快捷、高质量的服务平台。

五是记录改革经验,建言献策“金点子”。

2020年底,他提出《关于将彩云湖生态环境科普博物馆项目建设纳入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建议》,纳入九龙坡区“十四五”规划,被评选为“金点子”建议。

在重庆出版社发表《足迹》——刘瑞江新闻作品选,主要反映了重庆市以及九龙坡区改革发展的过程。

齐城,男,汉族,195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曾任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副院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河南省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二届副会长、信阳市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现任信阳师范学院关工委副主任、老科协会员。

他长期从事农村政策和教育问题研究,退休后更加专注乡村振兴和思政问题思考,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深厚的理论积累。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提供路径支持。他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积极的探索精神,在不懈辛勤耕耘。

他先后12次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2009年9月被农业部授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一是依托教育扶贫蓝皮书智库平台,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教育扶贫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大别山革命老区教育扶贫课题组是由鄂豫皖三省四所高校13位博士、教授组成的研究团队。作为该课题组的主要成员,他参与本课题的主题确立、提纲拟定和文本修改等工作。报告立足教育扶贫实践,总结归纳出通过注重多元主体协同、形成外源扶贫合力,通过注重先进文化培养、激活内生扶贫动力等经验。

面对后扶贫时代机遇条件,他提出加快发展区域高等教育,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校体系等意见建议,为实现大别山革命老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报告被收入教育扶贫蓝皮书《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20—2021)》。信阳师范学院被授予突出贡献奖。河南省人大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作出重要批示,认为“意见建议可行,请相关部门参阅。”

二是融合多学科理论和前沿知识,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新的视域。

他作为长期分管学生工作的高校领导,一直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研究,多次为本科生和“青校”学员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及体系框架”的专题报告。

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主要是三个,中国传统价值观、西方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传统价值观。从发展趋势看,又对接全人类共同价值。需要从四个维度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

他还先后为“省培计划”河南省高中生命安全教师培训班作《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与生命安全教育问题》的专题报告;为“国培计划”河南省高中校长培训提高班作《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专题报告等。报告深受学员欢迎。

三是运用大数据理论和分析方法,为信阳市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计划到2020年,实现在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他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贫困类型的多维特征和贫困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了信阳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提出以培育市场主体,激活内力脱贫;实施福利政策,聚合外力脱贫;完善基础设施,加速区域脱贫;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持续脱贫为特点的发展路径,对整体脱贫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效,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针对中国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传统养老服务方式面临挑战的严峻形势,他提出通过大数据驱动,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改革路径和推动方案。

四是发表论文、出版专著、收获荣誉。

《大数据分析条件下的贫困特征识别和精准扶贫路径研究——以信阳市为例》,刊登在《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第54—59页;

《大数据驱动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路径探索》,刊发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第108—114页,第一作者;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三个维度》,《信阳日报》2019年12月20日第8版;

《“公司+农户”模式的形成过程与价值内涵》,《信阳日报》2020年4月22日第7版;

《精准扶贫的光山经验》,2018年11月在第二届全国原苏区振兴高峰论坛上交流,第一作者;

《基于农业和教育的跨界理论思考》,郑州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ISBN 978-7-5645-7629-5。

他参与《河南省区域农户脱贫机理对比及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研究》,2017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7BSH009),第二名,2020年6月结项,结项证书号:2020B029,等级:优秀;

参与《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和突破口研究》,2020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2020JC07),第二名,2021年6月结项,结项证书号:2021JC051,等级:优秀;

参与《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科普资源精准推送和实施路径研究》,2017年河南省科技智库调研课题(豫协发[2017]119号),第三名,2019年10月结项,结项证书号:2018046;

参与《大别山革命老区教育扶贫的实践路径与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中国教育扶贫蓝皮书编委会特约项目,第二名,收入《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20—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

他的《大数据驱动的高等教育管理与决策的改革与实践》,获得河南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成果一等奖;《基于国际减贫视域的精准扶贫价值分析与路径研究——以集中贫困地区信阳市为例》,获得河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征文三等奖。

齐国民,男,汉族,194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政府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现任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机关老干党支部书记、镇老科协会长。

他自担任明港镇老科协会长以来,以发展创新为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因地制宜,狠抓教育和“科普”,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初步探索了符合明港实际的基层老科协工作方法和思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有力地助推了明港镇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最大贡献。

特别是在服务新集村、何岗村、邹庄村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他带领明港镇老年科技工作者积极建言献策,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引领明港镇全体老党员做到退休不退志,心往一处想,眼往一处看,劲往一处使,作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明港镇老科协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区、全市、全省同级同行的前列,2021年,河南省老科协第一块“助力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在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揭牌。

一是在乡村振兴中释放银龄风采。

新集村是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西侧相距4公里的一个小乡村,他经常带领老科协同志们到新集去调研。

自2014年3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坚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大拆大建,保持新集农村原貌,保留农村古老风味,保持自然和谐,做到不砍树、不填塘、不挖山、不扒房,一户一模式,以改厕、改厨、改水、改下水道为主,使之每户都成为自然景观,建一户成一户,见效益一户,使群众看得到摸得着,使每户成为乡村振兴的受惠者。

在改造中,部分农户办起农家乐、特色民宿、餐饮、小卖部、农特产销售等,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把新集这个原本普通的小村庄打造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四个村庄”,即干净的村庄、活力的村庄、宜居的村庄、富裕的村庄。

现在的新集村有着村级标准化卫生室、便民服务站、图书馆、文化广场、妇女之家、儿童快乐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了便捷、舒适、健康特色的人居环境。

新集村先后被国家住建部等授予“美丽宜居村庄”“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第一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精选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被河南省授予“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美丽宜居村”“水土保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人民日报》以“被干净唤醒的村庄”为题,报道了新集村的人居环境改善工作。

如今的新集村已成为“绿富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老百姓赞道:“农村发展现生机,古老院落洁净美,门前花草惹人爱,树上小鸟伴人飞,村庄不见垃圾堆,保洁人员勤作为,游客观光恋忘返,美丽乡村胜城居。”

二是在产业发展中提供坚强支撑。

他带领明港镇老科协的同志们常年奋战在老科协工作第一线,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在新集村,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和现代农业形成了“四季有花,换季有果”田园景色。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农副产品从以往的自然种植农户自销转向了专业化种植,品牌化经营,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目前,全村已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10家。其中返乡青年创办6家,共流转土地5000余亩,发展油菜观光带1000多亩,向日葵和红高粱1000多亩,林果采摘园1200亩,苗木花卉带1800多亩,打造了山海、忆农、喜阳阳等多个农业品牌。推出菊花茶、黄蜀葵、草莓、葡萄、蜂蜜等10余种产品,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产业结构,也提升了农业品质,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7566元,增加到2021年的18045元,真正让农民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加大土地治理力度,何岗村等岗坡小山棱,原全林2500亩,土地经过治理多出2500亩,扩大了土地资源。为此,上级奖励明港用地1000亩指标,为明港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

他同时关注各种专业合作社,如段湾罗布、邹庄香葱等。他及时总结经验,曾多次建议各种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问题,为后续发展给了力。

三是在科教兴国中奔赴强国之路。

他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农村让青少年接受良好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以此提高农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在几年前的调研中,他发现新集小学全校只有16名学生,校园杂乱,面临关闭。支边教师张立培来到新集小学后,痛下决心,以校为家,自己捐出物资折款达40多万余元解决学校燃眉之急。他带领老科协同志协调明港联通公司免费30多万元为新集小学安装程挖网络设施,并团结带领全体教师努力扭转局面。他及时报道了支边教师张立培呕心沥血为科教兴国的先进事迹,引起了平桥区、信阳市、河南省各级领导和新闻媒体的关注,调研文章被河南省《理论与发展改革论坛》大型丛书收录。

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新集小学迎来生机,成为率先在平桥区、信阳市建立起来的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原来转出的学生都陆续回来就读,而且还吸引了周边村留守儿童到新集寄宿小学上学。

四是在文化传承中彰显家国情怀。

他每年带领老科协部分书法爱好者到城乡社区写春联,达9000余副,积极开展系列书法绘画、诗词摄影展活动,通过活动带动激励一大批青少年书画爱好者成长。

他还关注农村文化广场和农村书屋建设,多年来机关党支部为农村书屋捐书2000余册,明港镇的老年文体团队活跃在各个社区,丰富了明港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明港人民幸福指数。

他还承担了两个村的村志编审工作,目前已出版村志的有两个村,正在排版的有4个村,正在审核定稿的有7个村,开启了平桥区甚至信阳市基层农村修志的先河,为明港文化重镇增添一笔浓厚的色彩。

他时刻紧跟时代潮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释放银铃风采,努力开创了老科协工作新局面,让党旗永远高高飘扬。

五是笔耕不辍,收获荣誉。

他撰写调研报告累计270多篇,累计发表文章达130余篇,被河南省评为中原文化宣传先进个人,曾两次荣获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所负责的离退休党支部荣获“河南省示范离退休党支部”称号。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