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老科协奖】先进集体奖—云南省宾川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云南省宾川县是全省有名的干旱县,属二类贫困县,也是云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2014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049户35510人。截至2017年底,全县未脱贫人口1418户4634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1.8%降至1.55%,是云南省第一批退出贫困县之一。
云南省宾川县老科协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在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摘帽的艰苦行动中,宾川县老科协发挥了“老牛自知夕阳红、不用扬鞭也奋蹄”的奉献精神,带领全体会员主动投身于精准扶贫、科技帮扶的工作中。
一是发挥优势,开展服务“三农”活动。根据国家省州有关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全社会参与扶贫的工作要求,宾川县老科协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智力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服务。结合产业扶贫项目,开展“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
2014年以来,宾川县老科协选择了17名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会员组成科技扶贫专家组,组长由县老科协副会长、大理州热带作物研究院高级农艺师王云祥担任,下设柑桔、葡萄、畜牧养殖、烤烟和中草药种植五个小组,主动联系贫困村组开展专项技术讲授,共讲训260场次、受训群众18000人次,同时,认真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有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帮助群众解决现实问题。例如烟草小组在山区推广烤烟后期套种豌豆技术,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拓宽了增收渠道;农业小组在全县坝区推广葡萄“单幅连棚、降密促早熟”技术,“耕地质量提升”、“葡萄-马铃薯间套种技术”等实用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冷凉地区苹果套袋技术的推广,提升了苹果的品质,增加了果农的收入。
二是鼓励引导挂钩企业、专业合作社参与扶贫。宾川县老科协长期挂钩联系宾川县红鑫葡萄研究协会、力角农民石榴研究协会、宾川县绿色果品有限公司、热宝情滇橄榄专业合作社、宏伟种业公司等,经过企业、协会的不断努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县老科协长期联系的农民石榴研究协会,党支部全体党员不忘初心,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开展“一帮五制”活动,即一名党员挂钩五户新种植石榴的贫困户,对选地选苗、挖塘移栽、苗期管理、修剪整形、保花疏果、病虫害防治、石榴套袋、石榴采摘以及销售全程负责指导帮扶。多年来,协会对宾川县的两个乡镇440户贫困户进行了党员挂钩帮扶,开创了用石榴产业帮扶脱贫的新路子。石榴协会(公司)先后被评为“云南省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18年大理州脱贫攻坚扶贫明星企业”;“禧年”牌石榴荣获“云南省名优水果”;猫猫山2000亩石榴生态示范园区被评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核心示范基地”“云南省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践教学基地”“云南十佳水果示范园”。
三是深入村组,服务群众。尼萨村共有贫困移民97户356人,是宾川县精准扶贫异地搬迁的新村之一。宾川县老科协针对扶贫搬迁点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的现实,开展了智力扶贫,组织村民开展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尼萨村”的专题思想教育,更好地激发贫困户的“自强、诚信、感党恩”的热情。医疗卫生组免费为群众义诊、解答常见病预防知识、赠送科技图书及保健宣传单。书画组免费为群众书写春联,教育组文艺队为群众表演文艺节目。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激发了贫困户勤劳致富的热情。
宝丰寺小组属宾川县大营镇,是一个傈僳族聚居的山区村寨,全村共有59户,230人,由于是直过民族,生产发展比较缓慢,是大营镇典型的贫困村。2007年宾川县老科协主动开展联系帮扶至今,全村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2018年度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0元,全村12户贫困户除1户残疾人(民政供养)外全部实现了脱贫。彻底放弃狩猎生活,长短结合发展家庭经济。短期以养羊和烤烟生产为主,后续大力发展夏雪梨、核桃、花椒等果蔬产业。
县老科协帮助协调资金5万元,扩建了一个两千立方米的水塘,建设了27个小水窖,基本解决了全村的人畜饮水和烤烟移栽用水。全村每年的烤烟种植面积从原来的90余亩增加到200余亩,县烟草公司还帮助建立一排5间移动烤房。宾川县林业草原局免费提供核桃、青花椒苗,全村共种植优质核桃、青花椒1.1万株,户均186棵,为经济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宾川县老科协协调宾川县民宗局和大营镇立项投入资金60万元,对全村的村间道路进行了硬化改造,新建了群众活动的民族广场和文化室。部分村民新建了“小洋房”,开办了6户民族农家乐,成功举办了傈僳族“阔时节”文化活动,村寨变得更加漂亮了,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