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文化旅游产业座谈会暨院士专家助力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
4月12日,中国经济林协会牡丹产业分会、济宁市老科协联合举办牡丹文化旅游产业座谈会暨院士专家助力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高层专家围绕助推牡丹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等主题开展研讨,对济宁牡丹产业及牡丹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中国经济林协会牡丹产业分会专委会主任委员、首席科学家李育材,国务院参事葛志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国务院参事刘志仁,中国经济林协会牡丹产业分会会长孙健出席会议并发表意见建议。济宁市老科协会长张继民主持会议并作总结。
专家们发言指出,牡丹起源于中国,是我国独有的自然植物资源,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应用,涵盖一、二、三产融合,牡丹产业是一项新兴农林产业、科技创新产业、生态文明产业。油用牡丹全身都是宝,种籽可以榨油,花瓣可以提取精油,花蕊可以制茶,种皮可以提取黄酮和牡丹原花色素。牡丹籽油中脂肪酸的分子量小,且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以上,是一种十分健康的食用油,在国际经贸摩擦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发展油用牡丹是保障我国粮油安全的需要。各位专家、院士、参事和中国经济林协会要积极建言献策,大力推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纳入“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面振兴牡丹产业。山东是我国牡丹重要产区和牡丹产业发达地区,济宁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牡丹栽培品种丰富,相信在济宁发展油用牡丹种植及产业化方面,会成为乡村振兴和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点,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会议强调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市建设,靠科技创新推动油用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牡丹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要进一步聚焦聚力做强做大农业林业科研院企合作平台,支持涉农企业提升科技研发能力。要更大力度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提升农业智慧化水平,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广,促进数字化在农业各领域逐步普及应用。要加强农民科学素质培养,提升农民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支撑力。
座谈会开始之前,举行了济宁市老科协老专家工作站揭牌和首席专家聘任仪式。李育材、匡廷云同志共同为济宁市老科协山东四季园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老专家工作站揭牌,同时聘任李育材和匡廷云同志为工作站首席专家。
来源:济宁市老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