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用药,普惠百家”行动计划在宁启动
12月16日,由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主办,省科协、省老科协、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等单位协办的“精准用药,普惠百家”行动计划之走近南京老科学家活动在南京举办。
活动由省老科协常务副会长王鲁宁主持,中国老科协常务副会长齐让、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赵立新、中国科协科普部传播处处长张卓、江苏省科协副主席徐春生、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主任夏军、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馆长管冰等出席活动。
齐让在致辞中介绍,受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委托,经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评审并立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承担了《“精准用药,普惠百家”行动计划研究》的项目,该项目已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长期致力于慢病精准用药的临床实践与医疗服务,于2015年6月29日开设全国首家精准用药门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慢病精准用药及安全用药管理的工作。精准用药慢病管理模式作为一项医疗服务改革创新成果,将很好的服务于全国范围的慢病患者。
活动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总药师、药事部主任刘丽宏教授做了题为《精准用药助力慢病治疗》的科普讲座。刘丽宏介绍,我国人群慢性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历年来处于上升趋势,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的40%以上,加强心血管慢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可以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趋势。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老年人一人多病、多药并用现象普遍存在,多数患者会经历“试药”过程,以高血压为例,典型降压药可充分治疗患者的占比仅为40%—60%,甚至可能造成难以预知的药物不良反应。她表示,遗传是影响药物疗效和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合理用药会损害身体健康。而利用基因组信息能为病人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因此,基于药物基因组学进行个性化用药尤为重要。
据了解,《“精准用药 普惠百家”行动计划研究》项目站在“健康中国”的高度,聚焦心血管慢病治疗管理,借助“精准用药”这一前沿医疗科技,基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前期构建的精准用药模式,致力于服务全国范围的老科技工作者,开展现实关切及精准服务,规范老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管理,助力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建设。同时,依托在老科技工作者中开展的服务成效,发挥智库和影响力优势,在已形成的以朝阳医院为中心的慢病精准用药技术推广及宣传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精准用药行业标准,形成以老科技工作者为主的专业推广及宣传团队,使该模式辐射全国,体现“科技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最终达到“精准用药,普惠百家”的长远目标。
活动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的团队专家还为现场观众进行了“精准用药”义诊。本项目将很好地推动科技为民服务,为老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全国范围的慢病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