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2022年度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张锡祥
张锡祥,男,汉族,1933 年5 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二十九所副总工程师、所长顾问,现任四川省成都市老科协会长。
1959 年4 月,他正式从军校雷达系毕业,分派到解放军通信兵部科技部对抗处,刚一接触到这个新专业时有点犯难。进行了一段学习和思考以后,觉得搞雷达和干扰雷达,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有很多相间之处,很快的掌握一些进口的干扰机,并给部队的高层领导讲课。当时领导机关只有一个处,还有一个对抗研制小组,总共100多人。1960 年,苏联专家撤走后,国家决定要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处长把他带到十九所搞科研。
他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就是研制干扰美国在越南战场上使用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雷达附加器,国家非常紧迫,我们研制小组大约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研制出了反“百舌鸟反辐射导弹”雷达附加器,后来在越南战争的总结资料中看到,在雷达加反“百舌鸟反辐射导弹”附加器效果很好,迫使美国“百舌鸟反辐射导弹”提前退役。
他的第二个科研项目是干扰单脉冲雷达,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学研制出了单脉冲雷达。宣称单脉冲雷达是干扰不了的,使用方要和29 所做对抗实验。用了三年的时间,做出了干扰单脉冲雷达的干扰机与他们做对抗试验,结果把单脉冲雷达干扰了。
他的第三个项目,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所里承担了我国第一代地对空干扰机研制,他和科研人员花了约8 年的时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地对空干扰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四个项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牵头承担了我国第二代地对空干扰项目,和所科技人员花了9年的时间,釆用当时电子对抗领域里的10项新技术,圆满完成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五个项目,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承担了我国第三代地对空干扰机,接收研制成功后,交年青科研人员接续研制完成。
第六个项目,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他参加了两次“不明空情的分析”工作,提出了重要的建议,使“不明空情”完全搞清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七个项目,1998 年至2003 年,他参与所里与中物院合作的项目,研制成功对“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扰机样机。经过地面对抗试验,地对空干扰试验,都能对它有效的干扰,达到项目研制的目的。
他的主要专著:2005 年,他和空二所刘永坚、王国宏合著了《和平时期,电子战技术与应用——雷达对抗篇》,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11 年,《让“千里眼”变成“近视眼”——信息战中的雷达对抗》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10 年,他与肖开奇、顾杰合著《新体制雷达对抗导论》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 年撰写的《现代雷达对抗技术》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他与几个兼职大学联合培养了博士生和硕士生各10多名,这些学生中,有一名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5 年至今,他坚持每天照常上班,学习有关电子战方面的期刊资料,参加电子战方面的学术会议和讨论,给学校和本单位的科研人员授课。他担任四川省成都市老科协会长,带领全市老科技工作者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继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