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老科协奖】2022年度中国老科协奖—史建华、朴成仁、吕元光
史建华,男,汉族,195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曾任江苏省苏州市新沧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江苏省苏州市老科协副会长、苏州市老科协健康养老研究院院长。
他自担任江苏省苏州市老科协副会长以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利用曾任中国老龄委专家的经验,牵头成立了苏州市老科协健康养老研究院。
他潜心研究老年健康理论,深入城乡调研老年人尤其是老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状况,撰写了数篇颇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及论文,提出了老年健康关口前移等一系列新观点,在苏州老年健康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健康养老已成为苏州老科协工作的知名品牌。
2019年11月,他将探索老年健康新途径的理念付之实践。在他组织下,由苏州老科协举办了老年健康管理的“生命之课”训练营,30多位退休老专家、老教授参加了首期“生命之课”培训。4天时间,通过授课、活动、言传身教等,将老年健康问题进行专业化、全方位、系统性基础培训,深受老科技工作者欢迎。
为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素养,2021年,他牵头组成有疾控中心专家参加的《苏州市老年健康素养66问》课题组。经艰苦编写,目前已经完成《苏州市老年人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及释义》一书,并于今年二月份正式出版。
朴成仁,男,朝鲜族,1945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曾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科院院长,现任延边州老科协农业分会会长、州老科协副会长兼农业分会会长、州老协副会长。
他2003年从延边农科院院长岗位上退下来后,便加入到延边州老科协。十几年来,他发挥余热,无私奉献,先后组织和带领老农业专家开展“科普惠农”“新农村建设”“科技致富工程”“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使农业分会成为州老科协的工作品牌。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延边州农业科技发展进步做出了无私的贡献。
一是大力开展科普活动。
他组织老农业专家成立科普专家组,根据农业生产不同季节的需求,带领老农业专家深入乡镇、村屯开展科普宣传和农技推广工作,每年都达百余人次以上。
组织编写科普系列手册10余种30000余册,并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选派专家到延边电视台、延边广播电台做农业技术讲座,每年达10次以上。
二是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致富工程”“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使农业分会成为州老科协的工作品牌。
三是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
围绕州委、州政府农业发展布局,他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先后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广大农村开展多项课题研究,撰写出多篇调研报告报州委州政府,其中有的被采纳,有的由州领导做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研究落实。
四是主持研究推广生态农业项目。
农业分会研究推广的自然养鸡、养猪和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有的在一些乡村开花结果,有的被外地或者军队采纳。
五是退休后发表论文专著建言献策。
他主编《延边农业科技发展史》,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参加延边州“十二五”科技发展课题组,参与《延边加快科技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课题主报告中农业部分和附件《延边州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的编写工作。主报告和附件被编入延边州十二五规划课题汇编。
他主持撰写并报送州委州政府的建言献策调研报告有,《关于加快延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关于对我州人参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把黑木耳产业打造成延边特色支柱产业的几点建议》《关于延边黄牛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延边水稻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关于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关于蔬菜生产专业合作化的调查》。
他2010年获吉林省老科协农村科技致富工程优秀组织工作者称号,2018年获吉林省老科协奖。
吕元光,男,汉族,193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现任甘肃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委员会资深专家。
他1958年毕业于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分配到甘肃工作以来,长期在建筑规划设计行业工作。在担任原西北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和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期间,主持了多项省市重大建筑工程设计和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是甘肃省内建筑界著名专家,在全省建筑规划领域做出了显著成绩,先后获省市优秀设计奖8项;获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积极分子2次,甘肃省抗震防灾先进工作者2次,兰州市科协先进工作者2次;3篇论文入选兰州市科协优秀论文集。
一是做老有所为的榜样。
长期以来,他热爱自己奋斗了几十年的城市和事业,退休后,他发挥余热,受聘于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等省内外建筑设计单位技术领导岗位,继续在省市城市规划、旅游规划、建筑设计、结构优化等领域认真工作。
同时积极参加老科协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委员会(原土木建筑分会),在老科协建言献策和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在城市规划、旅游规划、建筑设计、结构优化等方面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中,主动热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现已年届87岁高龄,仍精神矍铄地参加工程建设领域的项目咨询、评审活动,是甘肃省老科技工作者中老有所为的榜样。
二是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他主导设计的甘肃省会宁县的红军长征三军会师塔,现已成为全国著名革命历史教育基地标志性建筑。经过后期在他指导下持续对景区内容的完善、功能的合理再分区、基础设施的加强、旅游路线的优化,使会宁红军会师园红色旅游品牌标准和等级有了很大的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多年来,他依托甘肃省建设科技委员会和甘肃省老科协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委员会的技术平台,积极参与兰州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论证、工程咨询、设计优化活动,为兰州市城市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和地标性建筑设计美观、适用、安全做了大量技术工作;依托国家标准协会和甘肃省老科协智力平台,积极参与全省重大建设项目的工程咨询、论证、评审和优化设计工作;依托甘肃省旅游协会和兰州大学专业优势,受邀参与省内外旅游景点规划、景点设计、方案论证工作等等。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监督校舍安全做好事。
2009年,根据国家一委三部的指示精神,在全国开展中小学校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工作。
他带领助手,参加了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市、县80多所学校、30多万平方米校舍调查。
面对鉴定工作覆盖学校面多、房多、分散、交通不便、人手少、时间短的困难,以数理统计和概率论为基础,以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和可靠指标度衡量结构可靠度,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界限表达式,排查出一批不合质量要求的危房,有针对性的采取了措施,使校舍工程真正成为“放心工程”“安全工程”“利民工程”。
此次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工作,为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办了一件好事,受到了当地政府、师生员工、全社会的赞扬。
四是“传帮带”扶持青年一代。
他长期以来,在专业技术领域对多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大学生进行“传帮带”,手把手的教授“手工计算”、使用软件《PKPM》《YJK》进行排架、框架结构计算、绘制景点透视图等,指导他们不断进步。
其中不少他指导过的年轻人,目前已成为省内外规划设计、旅游设计单位和省内市州建设行业技术和管理骨干。
五是退而不休结硕果。
他退而不休,结合多年自己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撰写论文、专著,分别在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安冶金学院、世界地震工程、技术情报、全国学术会议等刊载和交流论文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