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嘱托再启航 银发智慧续华章——老科技工作者黄卫成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重视老科技工作者。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老科协作出重要指示。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亲切勉励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这些殷殷嘱托传递出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年人的深情关怀、对老龄工作的深深期许,让广大老年人和老龄事业工作者倍感温暖、信心倍增。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老科技工作者代表们,特邀他们提笔抒怀,畅谈感受体会,展现银发风采。
黄卫成,男,汉族,1962年7月生,中共党员,南通市人大原副主任、党组成员,现为江苏省老科协副会长、南通市老科协会长。
铭记嘱托再启航 银发智慧续华章
黄卫成
2025年3月14日,南通市老科协会长黄卫成(左二)率队参加全市“银龄助耕 碧护沃野”春耕科技行活动,与农技人员现场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给 “银龄行动” 志愿者代表的回信,充分肯定老年志愿者老有所为的贡献,对发挥银龄力量提出殷切期望,字里行间饱含对老同志的关怀、对老龄事业的重视以及对银发人才参与现代化建设的殷殷嘱托,这既是鼓舞也是责任。作为老科协工作的组织者与践行者,我研读回信后心潮澎湃、倍感振奋。
总书记的回信,让我深刻认识到“银发人”身处伟大时代、肩负光荣使命。南通老科协作为全国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多项工作品牌全国闻名,更应率先响应号召,在“银龄行动”中走在前、作表率,将回信精神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悟回信精神,铸牢“老有所为”行动自觉。
回信强调,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南通现有近1.5万名老科协会员,他们经验丰富、技术精湛、情怀深厚,是助力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习回信精神,要引导全市老科技工作者感悟党中央的关心厚爱,将感动转化为奋进之力,持续激发退休不褪色、余热亦生辉的内生动力,把个人所能所愿与国家所需所盼紧密结合,在科技为民、创新驱动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擦亮南通品牌,彰显“银发力量”责任担当。
近年来,在南通市委、市政府领导及中国老科协、省老科协指导下,南通老科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打造了一系列工作品牌,如以“三会一评”强化组织保障,以“青蓝工程”促进人才传承,以“一聚焦五助力”深化助企创新,以“三帮一培”服务乡村振兴,以“三名一优”做实科普宣传,建言献策工作连续五年全省第一,这些都是“银龄行动”在南通的生动实践。学习回信精神,不能满足于现有成绩,必须推动品牌提档升级:一是在决策咨询上追求“更高质效”,紧扣国家战略和南通部署,组织银发智库开展研究,力争更多建言进入决策层,推动“银发智慧”直达治理一线;二是在科技创新上突出“更准赋能”,深化“助企创新”行动,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和重点产业链,展现更大作为;三是在科学普及上覆盖“更广人群”,建好用好老年科技大学体系,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四是在人才培养上构建“更强梯队”,拓展“青蓝工程”,搭建传帮带平台;五是在乡村振兴上提供“更优服务”,依托科技小院、示范基地等载体,组织农技老专家开展技术指导,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科技动能。
强化组织保障,激发“银龄智慧”澎湃活力。
总书记的回信为老科协工作指明方向。作为市老科协负责人,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以回信精神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党建引领、多方协同、老科协牵头、老专家参与”的工作格局,持续优化 “三会一评” 机制,加大银发人才库建设,争取各方支持,营造良好环境,弘扬科学家和志愿服务精神,鼓励老科技工作者量力而行、奉献社会,实现人生新价值。
总书记的回信是对老科技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激励。站在新起点,我和南通老科协全体同仁将牢记嘱托,以昂扬姿态和务实作风,将“银龄行动”融入江海大地创新实践,打造银发人才服务地方发展的“南通样板”,为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贡献更多银发力量,回报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