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攀登奉献”精神,努力发挥“银发力量”——老科技工作者彭堃墀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重视老科技工作者。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老科协作出重要指示。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亲切勉励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这些殷殷嘱托传递出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年人的深情关怀、对老龄工作的深深期许,让广大老年人和老龄事业工作者倍感温暖、信心倍增。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老科技工作者代表们,特邀他们提笔抒怀,畅谈感受体会,展现银发风采。
彭堃墀,男,汉族,1936年8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原任山西大学校长、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所长,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退休,现任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量子光学学报》主编,是美国光学学会特殊资格会员(OSA FELLOW)。
保持“攀登奉献”精神,努力发挥“银发力量”
彭堃墀
彭堃墀院士与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讨论交流学术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银龄行动”志愿者代表回信中,语重心长地对老年朋友提出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这是总书记对我们老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和鼓励。我虽年近九旬,但在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历史阶段,依然心潮澎湃,决心与团队的年轻同志一起,继续发光发热,贡献“银发力量”。以下是我的一点初步构想:
率先垂范,引领青年学者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科学家精神是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也是国家、社会对科研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创造出一流科技成果。1984年,在建立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初期,就以“攀登奉献”来鼓励师生,这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内涵高度契合。40多年来,在“攀登奉献”精神的激励和引导下,我们聚焦量子科技前沿领域,完成了多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科研成果。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山西大学,建立了国家量子科技领域重要的实验研究基地,並已将部分科硏成果,转化为高科技产品。作为老科学工作者,我还有责任、有义务,影响和引领青年科研人员学习、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老骥伏枥,参与建设量子科学技术科研高地。
作为学科带头人,不仅自己要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更要为学科的发展做出规划和指导,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积淀和学术资源,为学科发展蹚路前行。作为老科学工作者,我将在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与学术环境,协调与调动多方面资源和力量等方面,尽微薄之力,助力推进学科发展。
奖掖后进,培养一流优秀人才和科研团队。
人才是科研创新的第一资源,团队是学科发展的力量所在。40多年来,光电研究所能够从“0”到“1”,在量子光学前沿赛道上持续前进,与我们注重人才培养和学术梯队建设有直接关系。我们结合科研与教学,培养了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多项荣誉。就我个人而言,作为老科学工作者和老教师,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以保持科研团队持久强劲的发展优势。
继续奉献,协助年轻人作出更多科硏成果。
科技强国,科研报国,是我辈的使命和责任。多年来,我们研究所发扬“攀登、奉献”精神,积极承担国家重大、重点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都已成长为博士生导师和科研骨干。我虽年高,但也愿响应总书记号召,银发之年继续奉献,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老有所为。保持攀登奉献的赤子之心,尽己所能发挥“银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