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表彰奖励

【聚焦·中国老科协奖】2021年度中国老科协奖—胡联章、柏景森、段芬初

发布时间:2021-12-30 点击量:2911

胡联章,男,汉族,1956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畜牧师。曾任四川省石棉县科协主席、科技局副局长,现任四川省石棉县老科协会长、四川省中药材老专家营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他担任四川省石棉县老科协负责人8年来,带领老科协会员紧紧围绕石棉县社会经济发展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工作,取得显著业绩,受到省市老科协、县乡领导和群众好评。

一是认真做好营地工作,助力农户脱贫增收。四川省中药材老专家科技服务营地工作直接由石棉县老科协进行组织管理,他积极组织协调、拓展老专家营地工作,出现困难和问题及时解决,有力推进老专家营地工作迈上新台阶。多年来连续组织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单位专家学者到县草科藏族乡、安顺彝族乡、永和乡、丰乐乡、新民彝族藏族乡和蟹螺藏族乡等乡村,开展重楼、石斛、白芨、佛手柑等生长发育观察、栽培管理技术研究、产量测定和药用价值检测等研究工作,集成栽培管理技术资料,发给种植户。每年都组织中药材专家将研发的中药材技术传授给种植户、合作社和公司,引导大家科学仿野生种植重楼、佛手柑等中药材品种。5年来老专家营地开展各种技术培训、讲座达62期,近万人受益。另外,还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公司负责人到四川乐山、峨眉、荥经、芦山和云南等地参观学习中药材发展经验和技术,拓宽视野,坚定信心。他深入乡村了解中药材发展实际,通过一年多调查研究,主笔编制《石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中药材发展。同时,组织培训和帮助合作社、公司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助力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全县建设重楼等中药材示范片10片,发展仿野生栽培中药材面积13300亩,其中重楼4700亩。省老专家营地重点服务的草科藏族乡发展重楼1610亩,比2015年新发展1300亩。四川省农科院专家现场测产草科乡大白重楼(滇重楼亚型)产量,每亩产鲜重楼根茎3707公斤,烘干亩产干制品1236公斤,是四川省县首次测产最高产量的重楼品种,按现价每亩收入61.8万元。四川省级贫困村草科藏族乡友爱村发展重楼260亩,2019年销售重楼收入492万元。2020年,草科乡中药材收入超过2000万元,人均达8000元。3年来,草科乡销售中药材,特别是重楼收入过百万元有15户。

二是组织开展集中高效识字成果示范推广工作。在县老科协县级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基础上,选择7所学校小学一年级14个班、616学生实施项目。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4月才开始实施项目,至11月底结束。经验收,项目班学生平均识字超过2000字,占应识字(2272个)90%以上。新民彝族藏族乡中心校名列第一,全班31个学生(其中26名彝族、2名藏族和3名汉族)平均识字2271.10个,有29人满分。

三是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知识下乡村进校园活动。2014年-2016年,他组织医疗卫生系统退休老医生、老专家,到全县92个村、8个社区开展以防控高血压、糖尿病为主题的健康知识讲座,现场提供测血压、血糖等服务,共计110次,发放资料2万多份,2万多人受益。2017年-2020年,组织开展防控牙病、近视等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去年组织协调专业人员利用多媒体方式向美罗镇、迎政等四个乡镇中心校学生宣讲近视防控知识,800多名师生受益。

他积极建言献策,组织撰写调研报告、建议等6篇,在省、市老科协会议上和县社科联期刊发表。2019年荣获四川省老科协“先进个人奖”;2020年荣获雅安市组织部、老干部局和扶贫移民局“我为脱贫攻坚出份力活动先进个人奖”;荣获四川省石棉县政府2017年“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奖”;连续3年被评为四川省石棉县政府机关退休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

柏景森,男,汉族,195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曾任西京电气总公司离退办主任,现任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老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近十几年来,为搞好青少年科普工作,他自己出资购买智能机器人、无人机、航模摇控器材,创办家庭科技实验室,制造车模、船模以及飞机、火箭模型。尤其是自行研发制作的人形飞行器——“悟空飞人”,性能优异,翻筋斗、横滚特技动作都能够完成,还获得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他在西京社区创客创新制作了“换气空调演示仪”“节能灯具展示箱”等。他先后购置三代智能机器人、二代大疆无人机,协助20多所学校建设“红领巾科学实践园”,引进杨凌桃花、葡萄等新品种,受到家长、学校、社会的广泛好评,并在陕西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报。

他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指示精神,在“科普进学校进社区”工作中,带领雁塔老科协,克服种种困难,主动联系学校开展青少年科技大讲堂活动。举办航空航天模型机器人表演600余场次,受益中小学生10万余人。2006年,他在电子城街道办事处社区运动会上率先发起并组织了青少年科技模型比赛,对营造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他连续14年组织雁塔区青少年科普夏令营活动,连续5年举办雁塔少年科学院航空航天模型公开赛。参加学校从当初的6所发展到30多所,人数从七、八十人发展到每届600余人,成为学生、家长、学校非常喜爱的科普活动,曾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终身学习活动品牌”,被陕西省老科协、省委老干局、省关工委、团省委、省体育局指定为“大手拉小手科普示范活动”,成为陕西省内区县级科普的品牌活动。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的指示精神,他积极与电子城小学联系、协商,成立“红领巾少年科学院”,落实组织机构,建设“创客教室”“红领巾科学实践园”,进一步推动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的提升。2018年10月,艺林小学、西京子校红领巾少年科学院相继挂牌成立;2019年4月春临小学少年科学院成立;5月-6月交大附中航天学校、城南中学、长安南路小学、618中学少年科学院成立。2019年7月6日,第13届雁塔区青少年科普夏令营活动中,雁塔区委副书记曹宇、团省委少年部副部长王嫚为“雁塔少年科学院”揭牌,标志着省内第一家区县级少年科学院正式成立,预示着雁塔区青少年科技活动进入到一个硬件建设和师资培训为主的新阶段。

他提出“节能环保,绿色行动”社区建设的倡议。他制作美丽家庭讲座PPT幻灯片,建设社区温室花房。在西安市社区科普大学中进行家庭节能、节能环保、绿色生活巡回宣讲100多余场次,受到学员广泛好评。2013年10月,他在全国老科协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引起天津、辽宁等城市老科协广泛关注。他设计画图,创新制作“无土栽培”家用绿植设备30余套。在航天社区、农林巷社区、西京社区展示推广,引起居民们的热烈反响。

2002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005年,被陕西省西安市评为“西安市劳动模范”;2007年至今,多次被雁塔区、西安市、陕西省老科协系统评为“先进工作者”; 2015年,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评为“终身学习先进个人”;2016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优秀少先队校外辅导员”;2019年,被陕西省西安市科协评为“社区科普大学优秀讲师”;2020年4月,被陕西省科普宣传教育中心聘为“薪火计划”项目特邀科普教育专家组成员;2020年9月,被陕西省科协评为“优秀科普志愿者”。

段芬初,男,汉族,193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曾任湖南国营钱粮湖农场八分场农技干部,现任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良心堡镇老科协会长。

他加入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老科协18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助力农民脱贫增收,做出优异成绩。

一是智力扶贫。他担任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良心堡镇老科协会长以来,一直坚持抓智力扶贫,每年根据农时编写各类农作物技术资料,印发给农民自学;利用五所农民学堂、三家庄稼医院培训村组骨干、种田大户,每年讲座达25场次以上;通过师傅带徒弟、徒弟联农户方法,首先集中会员学习技术,之后到户传授,接地气,见效快;培育科技示范户、新型农民达450名。

二是科技扶贫。他深入到村户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有一部分农民(主要是上个世纪90年代原农场招收外来的四川、贵州的移民户),由于缺技术、缺资金,生产上不去,收入少。为帮助他们把生产搞上去,增加收入,过上好日子,他组织召开全镇老科协会员大会,号召老科协会员结对帮扶。大家积极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登记造册,分户包干进行科技扶贫,一干就是18年,到2020 年全镇老科协科技扶贫共计1269户次,实际户数212户,实现百分百脱贫,其中有45户成为致富户。他自己科技扶贫410户次,实际户数42户,全部脱贫,其中水产养殖专业户杨洪辉实现营利100万元。

三是产业扶贫。2010年他受镇领导委托,到七星湖村帮助村民向宇环组建了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入社村民50户,注册资金100万元。头季种养龙虾,二季种晚稻,当年就获得很好的效益,每户平均增收1.5万多元。通过近10年的奋斗,合作社规划不断扩大开展到170户,面积3500多亩。良心堡镇 2020年鲈鱼养殖户达到125户,面积1100亩,产值可达4000万元,一个新型的养殖鲈鱼产业蓬勃兴起,致富一方人民。2010年他协助成立良心堡镇前锋健康养殖水产合作社,入社成员15户,面积670亩,杨洪辉同志为法人代表,昔日的贫困户,今日的百万户带动大家一道致富奔小康。2013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扶贫攻坚的伟大号召下,他深入到悦来村发现了蔬菜种植专业户孙文,帮助他成立悦来蔬菜生产合作社,入社成员27户,面积840亩,他担任义务技术指导员。到2020年入社成员达108户,面积1860亩,有24个大棚,各种机械设备,春秋两季可育各类蔬菜苗2500多万株,除供应本社社员用苗外,还辐射带动周边1500户村民种植16000多亩蔬菜苗。该基地2019年已列入岳阳市老科协科技服务示范基地。

四是融资扶贫。为帮助贫困户解决农忙季节农药购买问题,他协调从庄稼医院农资站,每年赊销农资款120万元,按每户2500元计算,解决了400多户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实现棉花水稻增产增收,与贫困户建立了良好的信用关系。融资扶贫坚持10年,涉及资金1200多万元,解决贫困户达4000多户次。

他在科技、产业、融资扶贫上,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老农艺师对“三农”的博大情怀。2013年,被湖南省老科协评为“优秀老科技工作者”;2012年,被湖南省老干部局、省创先争优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四好”老干部;2014年,被湖南省老科协评为“科技精英”;2016年,被湖南省文明办评为“敬业奉献湖南好人”;2018年,被湖南省老科协评为2017年度“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被湖南省岳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岳阳市最美的扶贫人物”。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