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表彰奖励

【聚焦·中国老科协奖】2021年度中国老科协奖—曹玉琴、曹连莆、龚航莲

发布时间:2022-02-08 点击量:3520

曹玉琴,女,汉族,194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曾任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种室主任,现任甘肃省定西市老科协会长。

她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就扎根甘肃省定西地区,先后从事基层农业推广工作和市农科院科研工作。2001年,她加入甘肃省定西市老科协,认真抓好科技扶贫、科普文化下乡活动和组织调查研究课题,积极建言献策。

一是扎根农业地区,献身农业科技。1968年至1980年间,她扎根到以贫苦著称的甘肃定西地区,深入县、乡、村、社,从事农业推广工作,风雨兼程,任劳任怨,为定西县农业科普、种植技术和良种的推广作出了贡献。

1981年她被调入农业科研岗位,先后在定西地区农科所和定西市农科院从事科研工作。20年来曾主持甘肃省科委攻关项目“旱地莜麦新品种选育”及省农科院下达的“旱地莜麦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和“燕麦营养粉的开发研究”等课题,先后培育新品种5个,获得国家、省、地各种奖9项。其中,1993年主持的“旱地莜麦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获得甘肃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改进成果三等奖;1994年参加全国协作的《六倍体皮裸燕麦种间杂交及其在裸燕麦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主持的“旱地莜麦新品种定莜2号”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她还先后在国家、省、地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6篇,其中有17篇在《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甘肃农业科技》《黄土高原农业系统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等刊物上发表,8篇在全国、全省及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由于农业科技成果显著,她于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4年被定西地委评为“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入编《甘肃省地州市农科所专家简介》;1995年入编《甘肃省专家名册》,同年入编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当代农业科技专家名录》。

二是投入老科协事业,倾心再做贡献。在老科协工作近20年,长期担任副会长、会长、党支部书记等协会领导职务。

她认真履行职责,身体力行,一方面努力抓好科技扶贫、科技扶教、科普文化下乡等接地气的基层活动;另一方面多次牵头组织有关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研究课题,努力提出有价值的建言献策报告。其中,2018年对陇西县等县区部分学校的中小学生营养健康进行调研,写出了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报送市上四大班子及教育部门;2019年组织农业科技专家在渭源县五竹、田家河等农业合作社及公司对马铃薯产业进行调研,围绕打造“中国薯都”的战略目标,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强新品种选育、推进标准化种植、推动产业化经营、挖掘马铃薯产业文化等五条建议;2020年组织相关专家,在通渭县6个乡镇金银花产业联合会、专业合作社,对金银花的种植、采收、加工、销售、质量和效益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进一步发展金银花产业的7条建议。

三是余晖著华章,耕耘结硕果。她退休后参加完成的《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及利用》,获得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西部省市老科协第11次协作网会议暨老科协论坛”上发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双轮驱动,助推定西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论文受到论坛好评。她主持完成并分别向定西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工委、市政协四大班子上报的《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调研报告》《马铃薯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及建议》《发展金银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等多份建言献策报告,受到定西市领导重视和多次批示。

2019年定西市老科协获得定西市委、市政府“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定西市委组织部、市老干局“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定西市科协“全市学会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获“社会组织党建综合考核评估一等奖”,定西市科协“全市科协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曹连莆,男,汉族,1939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是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作物育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授权点负责人。因在教书育人、麦类作物育种及社会服务中成绩突出,先后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农业科教奖、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自治区劳模、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自治区及新疆兵团优秀共产党员等十几项省部级及以上荣誉与奖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获国家及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退休11年来,他退而不休,老有所为。

一是继续完成退休前主持的麦类育种工作,申报审定春小麦品种一个——新春39号,申报认定啤酒大麦品种一个——新啤6号。他虽不再主持申请新的育种课题,但仍担任石河子大学麦类作物研究所顾问,给青年教师作技术指导,帮研究所协调解决所址选择、基建用地审批及经费落实等难题。

二是继续指导退休前招收尚未毕业的硕士生2人、博士生3人,直到2012年末指导最后一个关门弟子完成博士论文答辩。退休前后指导多名研究生完成十几项研究,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5篇。

三是组织中青年教师,整合编纂已经发表的育种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任第一主编主持撰写小麦、大麦及小黑麦学术专著各1部,获得有关专家好评。

四是担任硕之辰及盛源种业公司顾问,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指导公司开展小麦良种繁育。利用“科技之冬”给公司员工、经销商和繁殖种子的科技示范户,进行种子基本知识的科普宣传。同时,还先后到塔城地区的塔城市、阿勒泰地区的吉木乃县、哈密地区的巴里坤县、昌吉州的奇台县及吉木萨尔县等地的团场和乡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

五是为种子企业和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牵线搭桥,先后促成三家种业公司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分别设立“玉芬爱农奖学金”“生伟爱农奖学金”及“盛源爱农奖学金”,奖励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并且利用奖学金颁发仪式,教育获奖学生要学会感恩,奋发学习。

六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授立德树人经验。在新生入学教育仪式上,给新生讲石河子大学的发展史就是践行兵团精神的传承史;在教师教学发展研讨班和新进教师培训班上,给教师讲以兵团精神育人是每个兵团教师的天职,并讲述他个人教书育人的感悟和经验;给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讲思想入党永远在路上;在兵团和石河子大学举办的班主任培训班上,讲用兵团精神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给选修名师思政导读课《道路与人生》的大学生讲“我的兵团人路”。同时,在宣讲十九大精神、开展“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主题教育”活动中,作为“老宣讲”开设专题讲座,与全校干部及部分师生员工交流学习心得。近三年就开专题讲座50多场,听众2万余人。

龚航莲,男,汉族,1942年9月出生,高级农艺师。曾任江西省萍乡市植保植检站站长,现任江西省萍乡市老科协农业分会会长。

他在职期间,于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46篇,获得科技进步成果奖16项,其中部级1项、省级8项、市级7项。2002年退休后,他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7篇,获得市级科技成果奖1项,专利2项,在研课题2项。其间,担任江西省萍乡市老科协报告团成员,在农村乡镇、学校、企业和单位科技讲课108场。创建市老科协农业科普文艺宣传团体,义务演出科普(科技)节目。创立萍乡三农内部刊物和龚全珍老阿姨工作室。花费10余年心血完成《病虫测报》《昆虫与人类》等专著两部。为此,获得江西省萍乡市老科协先进个人和宣传工作先进个人6次、先进单位3次,萍乡市老科协精品协会,江西省老科学技术协会奖。

一是坚守测报,确保农业丰收。植保植检工作被誉为农业生产的绿色卫士,而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是其中最为辛苦的专业。他一直从事水稻病虫测报工作,长年累月在田间地头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准确获得真实数据,及时编发“病虫情报”以及防治方法,张贴乡镇,发放农户。2002年至2021年,已编发“病虫情报”三万余份,其他农技宣传资料近10万份。病虫害调查曾得到时任市委书记、分管副市长批示。

二是研制新产品,为“三农”服务。针对萍乡本地卷叶螟发生率偏高的情况,通过反复试验,调整配方比例,研制出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卷螟杀一号”,经省农药检定部门和省华东农药厂推广大面积验证,生产出新的防治卷叶螟品牌农药。

2016年租用武功山下千亩秀美农田,建立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成功研制试种不施化肥、不施化学农药、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大米。现年产销近20万斤、质优味美、深受市场喜欢的优质农产品,经国家商标局审定为“武龚香米”。

三是创建农村科普文艺团体,提高科技宣传效应。探索农村科普(科技)与文艺相结合的形式,创建萍乡市老科协农业分会文艺宣传团。以农民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自编自导自演戏曲。先后在萍乡市的县区乡镇、南昌、宜春、醴陵、攸县、吉安、永新以及洛阳、开封等地义务演出280余场。同时,捐款5万元帮助贫困乡村搭建演出舞台,深受农民兄弟欢迎。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