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表彰奖励

不负韶华,银发亦能生辉——老科技工作者刘嘉麒

发布时间:2025-10-20 点击量:160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重视老科技工作者。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老科协作出重要指示。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亲切勉励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这些殷殷嘱托传递出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年人的深情关怀、对老龄工作的深深期许,让广大老年人和老龄事业工作者倍感温暖、信心倍增。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老科技工作者代表们,特邀他们提笔抒怀,畅谈感受体会,展现银发风采。

刘嘉麒,男,满族,1941年5月生,中共党员,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主任;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地层委员会表决委员《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编委会主任。

不负韶华,银发亦能生辉

刘嘉麒

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读起这封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饱含关怀与勉励的回信,我心中涌起许多感触。信中说,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更要老有所为。这样的话语,分量沉甸甸。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一名老党员,我深知,这不仅是一份关怀,更是一种鞭策。

回望往昔,我的一生与火山紧紧相连。少年时在穷山沟里读书,最初接触地质,是因为它神秘,也因为它“不要钱”。谁能想到,几十年后,我会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把一个个火山的存在告诉世界。曾经有人在书里断言“中国没有火山”,这让我心里不服。于是我走遍长白山、五大连池、青藏高原、宝岛台湾,用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中国火山不仅存在,而且我们完全有能力研究透彻。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没有辜负学地质的初心。

科研之路不只在实验室。科学的价值,最终要落到社会与国家的需要上。玄武岩曾经只是道路上的石头,我和团队却把它拉成纤维,做成坚韧轻巧的新材料。嫦娥六号带上月球背面的五星红旗,就是用这种玄武岩纤维织成的。当看到红旗在月背猎猎飘扬,我心里很激动:这是科学转化为国家力量的最好注脚。

2022.05.21刘嘉麒院士在办公室展示玄武岩纤维材料

很多人问我,这么大年纪了,还忙来忙去,不累吗?我常笑着回答:“累不死,闲才会把人闲坏。”在我看来,年龄不是停下来的理由。科研上能走多远,就尽量再走远一点;社会需要什么,就尽量去回应。只要头脑还清醒,双脚还能走动,我就愿意继续前行。

除了科研,我这些年还投入了许多精力在科普上。大家叫我“火山爷爷”,我也乐得接受。短短几年,录了两百多条视频,收获了两百多万粉丝。有时三岁的孩子提的问题,也能让我挠头发笑——“能不能用水把火山浇灭?”这些稚嫩的提问,恰恰让我感到责任。科普的意义就在于此:让复杂的知识走进人们的生活,让更多孩子点燃心里的好奇。

年岁渐长,我越来越觉得,“老有所为”不仅仅是个人的坚持,更是整个社会的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艰难的岁月,也见证了祖国的崛起。今天,年轻一代正在接过接力棒,老一辈不能只是看着,更要用经验去引导,用热情去感染。科研上,还要继续探索;育人上,还要继续扶持;科普上,还要继续播种。这些事,不是“任务”,而是生命自然的延续。

八十多年的人生,我看过战火纷飞的天空,也看过祖国繁荣的盛景。一路走来,我更加相信:老去不是谢幕,而是换一种姿态继续奉献。只要心中还有火,银发也能闪光。

在这个重阳节,我愿与所有老年朋友共勉:健康长寿,安享生活,更要在各自的领域继续发光发热。让我们用一生的积累,点亮未来的路。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