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科协奖

【老科协奖】2020年度中国老科协奖—朱耀忠、任开益、向明

发布时间:2020-08-05 点击量:4832

朱耀忠,男,汉族,195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曾任东方国际集团《东方国际报》主编,现任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纺织专业委员会委员、《纺织老专家》公众号主编,同时还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他是一位忠于职守的老专家,又是一位热忱为老专家服务的老科技工作者。参加上海老专协后,把自己的大量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老专协的工作上。

义务创办《纺织老专家》公众号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他当选为纺织专委会委员,负责宣传工作。根据领导要求,他于当年4月率先在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下属专委会中创办了微信公众号——《纺织老专家》,义务担起该公众号的定期组稿、修图编辑、排版出样、网上推介的重任。编公众号虽占据他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他不厌其烦,乐于奉献。在开办不到2年的时间里已向老专家们推出130多期。他设置的“老专家建议”、“科普讲座”、“学术论文”等专栏,调动了老专家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能更好的发挥“余热”。 公众号先后刊发学术论文14期,工作交流13期,反映老专家建议及风釆11期,其中两篇老专家建议得到上海市领导的批示。他紧跟形势,突出重点,动员老专家们踊跃投稿。2018年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刊发征文20篇;2019年围绕“我和我的祖国”建国70周年主题刊发征文25篇。今年年初,他又及时开辟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栏,刊发征文10余篇。还在公众号上及时报道老专家们的各项活动,如分组互动22期,祝寿、拜年、庆贺节日8期,转发集团动态8期。传递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正能量,引起了上级部门与社会各方的关注,《纺织老专家》公众号已成为会员们的精神家园。

他爱好摄影并多次获奖,义务为两百余名老专家拍摄人像照。退休后积极参加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组织的各种摄影比赛,获奖25个,其中有的作品还拿到俄罗斯展出。他勤奋好学,多才多艺,利用他以前积累的老照片,组成“不变的为民服务”影像资料,讴歌弘扬雷锋精神;利用他擅长的摄影技能,自带道具,主动在敬老节庆时义务为老专家们拍摄艺术人像照,先后为近200位老专家留下了光鲜亮丽的形象,受到普遍好评,并利用这些照片形成“纺织老专家风釆”专辑。他喜好书法绘画,以“10多年书法习作”一文展示学习金文、篆体的成果。他还身体力行,经常带头写稿,一篇学写沪剧剧本《雪中送炭》,成功反映了丝绸工业调整中的阵痛。

任开益,男,汉族,1949年6月出生,致公党员,中医副主任医师。曾任金侨医院院长、湘潭市中风偏瘫研究所所长、湘潭市雨湖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湘潭市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和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他拜师学医继承创新,创立省级专长绝技“任氏疗法”,湖南省中医药专长绝技“任氏防治脑中风综合疗法”项目持有人。早年出身中医师承,进修西医2年,从走村串户的赤脚医生到卫生院首席专家,对农村基层常见多发病及疑难病,尤其是人类健康第一杀手中风病持续40年临床研究,发挥中医继承创新,提出“661体质高危中风综合征”假说,研究出系统防治中风病的任氏心脉康、脑脉苏、骨痹平系列,3个方剂获发明专利、医院制剂批号,创立中医药全程干预中风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任氏疗法”。该疗法被评为湖南省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并在全省推广培训;201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专项中医药亚健康技术调理泰国医师培训班一行50人还前来金侨医院观摩学习“任氏疗法”。

他不仅能在前人的经验里有所发现和创新,还不断刷新自己的临床研究。多次成功治疗辗转经过多地医院长期治疗不效且无明确诊断的肢体功能障碍疑难病,并提出“慢中风”学术观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撰写论文在科技核心期刊公开发表。“任氏疗法”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还多次成功救治颈椎手术、颈椎外伤导致的高危截瘫病人,具有较大研究空间和实用价值。

经过他带领职工几十年坚持不懈中医兴院,医院从一所濒临倒闭的小卫生院发展到2018年完成第三次自筹资金扩建,地标建筑15层门诊住院大楼和现代装备的医技楼投入使用,开辟200余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成为医院绿化外景和健身休闲园林。医院为社会提供400个就业岗位,辖区居民和子女可以就业不离家,创业不离乡,减少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配合医院即将启动的医养结合健康产业和属地村委会开发数百亩生态果园,桃林已经鲜花盛开,其他果木也长势喜人,中医药文化小城镇美丽乡村初现雏形。

“任氏疗法”填补了基层医院缺乏重大疾病救治能力的短板,2012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亲临授牌金侨医院为全国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暨“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2013年7月,圆满完成“根在基层·中国梦”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调研实践任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事务局党委书记前来湘潭,授牌金侨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干部调研实践基地。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他发挥名老中医技术专长,第一时间开出预防中药处方,全院医护人员带头服用,保住医护队伍的战斗力,并在门诊大厅设立免费服药点,医院所在金侨村,逐一入户无遗漏送药上门,按家庭人口赠送预防中药,给当地群众可靠的医疗保障。疫情期间,他身先士卒,大年三十亲临病房看望住院病友,慰问派驻高速路口检疫的医护职工,用中医抗疫历史经验鼓励大家坚定抗疫的决心和信心。配合当地政府,200余职工的金侨医院共投入抗疫医护人员116人(次),下村39个,入户471户,发放口罩13000多个,赠送防疫中药13000人份,消毒液300余瓶。全国疫情向好,开始有序复工时,他再次鼎力国策,开出防疫处方统一配制,通过村委会组织,为即将走出家门的复工人员免费发放真空包装口服中药。疫情以来,向社会捐助抗疫中药3万余付,合计达30多万元。当媒体得知他运用中医药积极抗疫采访他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作为湘潭市评选的十名“莲城医卫名家”之一,我有责任、有义务,保护莲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他主持参与的《验方任氏脑脉苏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2008年)、《心脉康干预“三高”改善卒中病前亚健康临床研究》(2015年)、《医药保健文化促进地方小城建设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2014年)等课题先后列为省级科研课题,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2014年《湖湘当代名医任开益医案精华》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2015年,他的学术传承工作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其个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基层优秀名中医,湖南省农村名中医,湘潭市优秀人才“莲城医卫名家”、湘潭市“四贵”医学专家,雨湖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湘潭市首届医师节特别奉献奖,湖南省老年科技精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石学敏院士和国家脑病专科协作组组长高颖博士等行业权威专家也高度评价他领衔的中医药防治中风病和“治未病”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向明,男,蒙古族,195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退休后担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老科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阿拉善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盟市,境内三大沙漠和戈壁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自然条件恶劣,对西北、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了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企业效益,我们积极与公益环保组织SEE联系,争取到环保资金200万元,在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赖盐湖周边种植防风固沙耐旱植物梭梭一万五千亩,有效地阻止了巴丹吉林沙漠对阿盟第二大盐湖的侵蚀,每年为企业节省大量清沙经费,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企业的长远经济效益。

阿拉善盟生态基金会是由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阿拉善盟军分区合办的旨在治理阿拉善生态环境的公益组织,已在阿拉善工作多年。在腾格里沙漠东缘成片造林达五万余亩,具有典型的教育示范意义。借助这个有力的平台,将青少年和农牧民的科学素质教育融入其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提高四类人群,特别是提高青少年和农牧民的科学素质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关键,为此,我们与阿拉善生态基金会建立合作关系。经申请,得到阿拉善生态基金会和盟科技局、盟科协大力支持。获得捐赠电化教育设施一套,自然植物标本和经费共计二十余万元。建成以室内可进行理论教育和演示的教室,室外可参观、可操作的实习场地。项目建成后,参观学习的青少年和农牧民络绎不绝,深受广大青少年和家长的欢迎,通过参观学习青少年从小受到热爱家乡、了解自然、保护环境、爱护自然、修复自然的教育。提高了农牧民的环保意识,此后农牧民乱砍乱伐现象大为减少。由于该项目具有典型示范意义,被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命名为自治区级“十百千万”工程并给予20万元经费支持,被阿拉善盟科学技术协会挂牌命名为全盟青少年沙生植物科普教育基地。

为支持和鼓励老科技工作者发明创造,著书立说。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实践经验和技术特长,为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又鼓励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和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教训积书成册,为后人留下可借鉴的资料。例如,骆驼和白绒山羊是阿盟的两大优势畜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当地牧民主要的生产资料和收入来源,保护和利用好它们的价值事关牧民能否如期达到小康,农牧区稳定等重大问题。近年来,牧区流行牲畜传染病,急需有实践经验,熟悉牧区情况,与牧民有良好交往的老科技工作者下乡帮助治疗。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响应号召,将自己毕生所学的知识和经验用于防治山羊恶性水肿病,骆驼疥廯病等危害畜群的传染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牧民群众的好评。将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撰写成《山羊恶性水肿诊断》《骆驼疥廯病癩皮病混合感染》等论文在中国兽医杂志发表后,被推荐为我国西部地区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标准。《推杆式脑包虫摘除工具》《骆驼挤奶保定器》获两项发明专利。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在山羊病防治和骆驼奶的收集工作中,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自从1994年5月特大沙尘暴席卷大半个中国后,治理阿拉善三大沙漠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面对严峻的生态威胁和繁重的治理任务,阿拉善盟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联系广泛,人才汇集的优势,内引外联,多方合作,成功地将治理环境与教育群众结合起来,将势单力薄的群团组织融入治理环境和技术服务的伟大事业中并发挥了自己的独特作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