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协奖】2020年度中国老科协奖—刘晖、刘世清、刘立人
刘晖,男,汉族,195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曾任湘阴县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退休后担任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老科协副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岳阳市讲师团成员。
他于1981年湖南农大毕业后,一直在农业战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先后任县植保站副站长、站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县科协副主席、县老科协副会长等职。40年如一日,坚持学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工作,服务全县经济发展。退休前参与的两个农业项目均获省农业科技推广二等奖,主持的湘阴县绿色食品藠头标准化生产项目获湖南省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和岳阳市科技进步奖(第一完成人)。任湘阴县农业标准化首席专家期间,参与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6个,为湘阴获评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作出重要贡献。2000年被评为岳阳市优秀专家,2005年被市、县列为先进性教育典型人物,岳阳市组织部以“汗水浇开科技花”拍摄了先进性教育典型事迹,中组部吸纳推播,2009年评为湖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010年获评中国农涵大优秀教师。
2014年后任县老科协副会长,仍兼职农业标准化首席专家,积极参与全县现代农业基地创建工作,为湘阴获批农业部5个园艺作物标准园、6个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创建作了一定贡献。2017年10月,他作为主答辩赴京参加樟树港辣椒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答辩,使之顺利地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同时,他还积极协助镇源、长康、横岭湖、湘科米业等龙头企业创建基地,编制申报书,使35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
任县老科协副会长以来,他编制了23个农业技术规程和良好操作规范,使企业从基地到加工都有标可依、有章可循。2014—2015年在岳阳市老科协网站发表文章12篇,撰写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文章入编《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专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16年在《湖南农业》第7期发表论文1篇;2019年撰写了《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编入岳阳市《余热生辉》专著;近年制作PPT课件5个,参与科普讲课15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期,他利用网络科普手段服务农业,先后撰写藠头春培、辣椒防冻、稻田综合种养、水稻绿色生产等技术资料分别向藠头之乡、辣椒之乡和虾蟹小镇的规模化主体进行网络科普。复产期,他立即赴三塘、樟树、静河等镇参与指导藠头、辣椒和水稻集中育秧等基地开展技术服务。他是一名农业科技精英,退休后继续奉献余热,先后获湘阴县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优秀共产党员、县政府嘉奖、县先进科普工作者。2015年被岳阳市老科协授予网络科普服务能手,2017—2019年,连续三年获湖南省老科协先进个人。
刘世清,男,汉族,1956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经济师、助理会计师。2002年任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等职务,退休后担任浉河区老科协秘书长兼任科协顾问(2019年6月担任信阳市老科协副秘书长)。
推进组织网络建设,成绩斐然。他充分发挥对科技群团业务熟悉的优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11年起草的老科协工作意见,把老科协组织建设列入重点,区委办以[2011]3号文件批转各乡镇办、区直各单位贯彻执行。于2013年组织编印了《老科协工作手册》,收录中办[2005]9号等文件和区委关于老科协基层组织建设意见、领导讲话,《老科协组织建设细则》《老科协规章制度》等内容,印4000余册发基层组织和会员。由于措施得力,2019年底,浉河区老科协会员发展到了4800人,有正副会长3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常务理事21人,理事44人,并成立了农业、城市经济、教科文卫三个专业委员会,组建了40余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浉河区老科协专家服务团”。先后成立了区直、乡镇办事处、企业、社区基层分会18个,从而把老科协基层组织的触角横到边竖到底。
发挥余热,积极建言献策。坚持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大力推进以专委会为依托,以各分会为抓手,组织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共写出高质量调研报告40余篇。专家建议均得到区委、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区委办牵头对新农村建设、茶叶生产等5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组织20多个单位会商实施。2020年撰写的浉河区基层组织建设的做法在《省老科协通讯》上刊发,《信阳医养结合促进老年健康》的建议经省老科协推荐中国老科协参考。
联办科普示范基地,服务“三农”助推乡村振兴。为搭建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推广平台,他起草了《浉河区老科协科普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在有关乡镇和企业联办“科普示范基地”、“科技培训基地”6个,行业涉及养殖、种植、农村电商技能、香菇栽培、苗木管理等,年培训农民2000多人,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达5项,辐射带动农民致富15000余人。区老科协在资金技术、优良品种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联办基地发挥了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
丰富活动内容,增强老科协凝聚力。以农村工作委员会为依托,围绕乡村振兴开展服务“三农调研”,赶“科普大集”进行科普宣传;以科教文卫委为依托开展了“庆七一”乒乓球比赛,下乡村进社区开展义诊活动;以城镇经济委员会为依托开展企业改制后存在遗留问题的调研,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以秘书处为依托开展“青莲苑里话清廉”廉政教育活动,“畅谈十八大、展望十九大”、“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征文活动,“老人节参观乡村振兴”活动,举办“老科协会员日”对老科技工作者的走访慰问活动;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老科协发出倡议,积极响应捐款捐物达20余万元。
2010年撰写的《用青春的金线织就精彩人生》收编河南科技出版社《领导与科技》一书,并被评为一等奖;《对浉河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调查与思考》论文,被省科协评为全省科协系统优秀信息调研成果;2017年在市、区老干局“畅谈十八大,展望十九大”胜利召开及2018年“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征文比赛中撰写的《“大庙畈”的变迁》等文章分获区委老干局优秀奖和市委老干局宣传信息先进个人称号。
他满怀对科协、老科协事业无限热爱的赤诚之心,在科技战线上辛勤耕耘了近二十个春秋。任区老科协秘书长10多年,2019年6月任市老科协副秘书长。先后获市老科协工作先进个人、老有所为标兵,市、区老干局、区老科协信息调研工作先进个人表彰6次。在浉河区老科协建设发展中,努力推进组织网络建设,建言献策、联办基地,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促进了老科协的建设和发展。2019年11月中旬,省、市老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在浉河区召开,浉河区老科协各项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及上级老科协的充分肯定。
刘立人,男,汉族,1942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先后在四川省火电设计院、湖北省松木坪电厂、汉川电厂、荆门热电厂、鄂州电厂筹建处工作,2000年任湖北省电力行业协会副会长。
工作期间,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1994年获“电力工业部劳动模范”、“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湖北省百名人武标兵”称号。曾在国家级、省部级报刊上发表文章一百多篇。在湖北省电力行业协会工作期间,主要从事调研工作,参与来自中电联、国家民政部、华中电网企业管理协会、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各类调研任务8项;参与了华中电网公司组织的山西朔州电厂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参与了《中国电力年鉴》、《湖北电力史》等有关章节的编纂。参与主持编纂的《湖北省电网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报告》部分章节的撰写。
近几年来,积极完成湖北省电力老科协电力分会的调研工作,成绩斐然。在调研过程中,积极努力、尽职尽责,接受调研课题任务后,自费购买各类参考书籍,并上网查看相关资料;调研时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脚迹遍布全省各地市电力公司及县级公司。通过“问卷调查”、“专题座谈”、“个别采访”等方式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回来发现一些细节问题,再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核实,使调研材科有骨架有血有肉,内容翔实真实有地气,结论准确有说服力,编写的调研报告受到各级组织的褒奖。2006年完成《湖北电网武汉地区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调研报告》,该报告获国家电网公司调研报告二等奖;2008年完成《湖北省城市配电网悬置资产接受管理意见调研报告》;2009年完成《湖北电网离退休党员在“党建工作”与“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中发挥作用情况调研报告》,该报告获湖北省离退休调研一等奖;2011年完成《余霞尚满天--关于幸福老人的必备条件与要做的几件事的调研报告》,该报告被编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出版发行的《老年人幸福模块》;2015年完成了《湖北省电力公司“推进文化养老”的调研报告》;2016年组织编写的《余霞红满天--湖北省电力公司离退休老同志“凝聚与释放正能量”调研报告》获省电力公司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