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表彰奖励

【聚焦·中国老科协奖】2021年度中国老科协奖—符泽雄、阎志强、梁布锋

发布时间:2022-02-08 点击量:3595

符泽雄,男,汉族,195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曾任海南省琼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多年来,他坚持在生产第一线,积极开展养殖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科技工作成绩斐然:1995年,被授予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和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1996年,被评为琼海市第一届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被农业部评为“绿色证书工程”先进工作者,获得全国农牧丰收奖(琼海市万泉河流水高产网箱养鱼);2003年琼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奖特等奖(对虾种苗繁育科技成果应用及转化)、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特等奖(冯家湾-椰林地区对虾苗繁育技术);2003年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三等奖(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开发及示范);2004年海南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特等奖(南美白对虾引种选育及推广奖);2005年海南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一等奖(杂色鲍的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推广示范);2005年和2006年全国农牧渔丰收奖一等奖。

他坚持技术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广大渔农掌握水产养殖技术。从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主持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海区海水养殖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笫二课题——点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和军曹鱼优质种苗规模化技术”。通过三年实施,完成了项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并通过了国家验收。同时完成的“点带石斑鱼全年产卵繁育技术”“鞍带石斑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两项成果通过了鉴定。他主持的“石斑鱼规模化人工繁育与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获海南省2011年度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2012年至2014年,他参与主持实施国家星火计划“对虾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第三课题——对虾优良亲本规模化培育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

他积极投身科普工作。为积极推荐琼海市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他亲自讲课,先后举办“对虾养殖技术”“石斑鱼池塘养殖”等各类水产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达200多期,培训人数25000多人次,绿色证书培训班6期480人,9+1职业教育班6班次、320人。印发各种养殖技术资料30000多份。此外,他还积极组织科技下乡活动。联合市有关单位先后在中原、大路、阳江、长坡等镇,举办“科技活动月”“科普日”和“五下乡”等系列主题科普活动15场次,参与活动5000多人次,接受科技咨询人数1500人次。先后组织20多位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鱼塘边,开展农业科技“110”服务、现场技术指导咨询活动30多次,接受指导和咨询达1000多人;结合“四送一训”“农业综合开发”“职业教育”“大手拉小手”等活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举办培训班156场次,培训人数达1万多人次,其中,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1500人次,妇女3000多人次。

他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组织琼海市中小学生开展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七巧科技”竞赛活动,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在琼海市中小学校开展“珍爱生命之水,保护美丽家园”“科普进校园”等科技实践活动,参加师生25000多人。邀请专家到各中小学讲授“卫生习惯与预防疾病”“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科普讲座,参加师生1000多人。通过广泛宣传、演讲、实验,提高学生节水、环保意识。在琼海市通迅开设科普专栏,定期刊登科普知识;在琼海电视台共播放104期“科普大篷车”综合科普电视节目。

他退休后仍然坚持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研究、推广普及工作。从事澳洲淡水龙虾的人工繁殖研究工作,几年来共培育出1.5-3厘米虾苗600多万尾。他还从事石斑鱼的工厂化养殖。此外,还经常到鱼塘、虾塘边,向养殖户传授技术,现场解决养殖户在养殖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并接受养殖户的电话、微信,咨询养殖技术。他参加海南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厅、海洋与渔业厅等项目评审、验收65场次。

阎志强,男,汉族,195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曾任北京铁路局副局长,现任北京铁路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长。

他自2016年担任北京铁路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长以来,组织带领协会会员和老科技工作者围绕铁路改革、创新、发展,以及北京市社会管理建言献策,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在落实“四个服务”(服务政府和社会,服务铁路企业,服务会员,服务机关老科技工作者)和保证机关科技工作者队伍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服务政府和企业,组织建言献策。五年来,他带领组织老科技工作者会员围绕企业重点工作和北京市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协会每年组织召开建言献策座谈会。五年来,协会老科技工作者共建言献策500多份,其中上报北京老科总近300份;报送中国铁路北京局有限公司200多份,其中近30份得到集团公司领导批示,发挥了老科协的智库作用。

2020年,北京铁路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有23名会员积极调查研究,思考问题,撰写上报各类建言献策材料89条,其中上报北京老科总28篇,编写老同志建议简报2期。会员马德亮“关于优化北京西站周边环卫管理的建议”,得到了北京市重点站区综合事务中心北京西站分中心调查处理情况的书面答复。

二是以协会科技优势为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他组织协调老科技工作者围绕铁路装备发展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工作,五年来,协会与有关厂家合作开展了11项科研项目及推广工作。仅去年,协会与太原市京丰铁路电务器材制造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长龙铁路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新型密贴检查器的研究”“机房智能运维系统”和“基于光通信的闭塞技术改进研究”三项技术服务合同,在电务专家及铁路相关单位的配合下,相关项目及技术服务工作去年已全面完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围绕集团公司中心工作,开展“四技”服务活动。他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智慧优势、知识优势,为铁路系统科技创新发挥余热,为铁路安全积极作为,为铁路发展献计献策。组织成立了技术服务专家组,技术服务组专家全程介入路外工程施工,全过程提供技术咨询服务。2020年,在工程专家组辛勤工作、共同努力下,全年完成工程项目技术服务10项。专家组同志深入到11个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受到施工现场同志的好评,为铁路运输安全做出了贡献。

四是组织科普宣传和公益活动。他把推广科技普及活动做为协会的重要工作,组织会员参加北京老科总开展的科普宣传和社会活动,推选6名老科技工作者入选北京老科总专家宣讲人才库。近几年组织老专家撰写《铁路重载运输》《动车组简介》等科普文章76篇,收入北京老科总老年科普工程文库。在铁路五住宅小区和广安苑铁路住宅小区建立了永久性的科普宣传橱窗,专人负责,定期更换。五年来,布展20期、展板750块,宣传了正能量,受到社区管理单位和社区居民欢迎。

五是夯实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基础工作。他十分注意加强协会的规范管理工作,北京铁路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已制定34项管理制度(办法),并以此为标准,严格规范协会各项工作。认真执行协会章程,认真落实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遵纪、守法、合规地做好协会工作。

北京铁路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每年接受北京市民政局社团管理办公室的年度评估检查和审计机构的审计,协会年年被北京市民政局社团管理办公室认定为合格社团组织。2019年,经过北京市民政局检查评估,京铁老科协被评为4A级社团组织,较2014年评估提升一个等级。北京铁路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获得2019年中国老科协先进集体。

梁布锋,男,汉族,1947年3月出生,无党派,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现任湖北省武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武汉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员。

他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30多年,主要研究领域为病毒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培养研究生9名。

2010年9月起,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他参加了武汉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筹建,并成为了最早一批演讲团团员。自2012年3月起,他在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等活动中,秉承科普报告的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的理念,为大中小学学生、社区居民、农村村民、公务员等作科普演讲报告122场,受众约43800多人。为公众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做出了贡献,2016年和2019年,两次被评为武汉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优秀团员。

为扩展科普传播的途径,他作为主讲专家在武汉教育电视台《科学讲堂》节目中制作并播出了“人类与病毒的千年之战”和“疫苗:人体免疫的新防线”等两部电视节目。2020年初,发表了《切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路径》等多篇文章,宣传抗疫知识,消除恐慌情绪。在城市解封之后,立刻投入到抗疫科普宣传活动,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新冠病毒,做好个人防护。

他关注病毒学的研究进展,不断更新和完善科普演讲内容。在新冠病毒全球流行期间,追踪国内外对于新冠病毒的溯源、流行病的规律、新药和疫苗开发等人们所关心的问题。适时调整课件,制作了新的演讲内容《终结新冠病毒流行的利器:疫苗和药物》,满足了公众的要求。

他关心科普工作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发展,弥补科普工作的薄弱环节。写出关于《重视社区科普工作提高市民科学素质》的调研报告,向市政府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他作为武汉市科技创新智库建设调研课题负责人,2019年完成了“关于集中建立老科技工作者医养公寓的建议”,2020年又完成了“新时代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体制创新与发展”两个智库调研课题。以此为基础,向武汉市政府提交了共4份决策咨询报告。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