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表彰奖励

【聚焦·中国老科协奖】2021年度中国老科协奖—梁宝印、韩文俊、韩行舟

发布时间:2022-02-16 点击量:3279

梁宝印,男,汉族,194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曾任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六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现任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六研究所老科协会长。

他退休后从事老科协管理工作,分别于2014年和2019年荣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优秀离退休干部”荣誉称号。2019年,第206研究所老科协荣获“陕西省老科协奖”先进集体。

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做理想信念的传播人。为了协助做好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工作,保持离退休队伍的稳定,他自觉地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引领老科协全体人员学好“四史”明真理、强信心,不忘初心跟党走。结合党委工作安排,向老科协成员、离退休人员进行“电子院企业文化理念及释义”宣传,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集团公司的发展,为电子院的发展献计献策。

他以优秀的思想品质、领导才能和领导作风赢得了尊重。离退休职工愿意找他反映意见和需求,他总是耐心倾听,认真记录,对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反映帮助解决,对政策、制度规定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解释、疏导工作,维护了电子院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

二是管理老科协工作,做发挥余热的推荐人。他将电子院(206所)老科协的50余名会员,划分为三组,以利于开展活动。组建了老科协常务办公室,明确办公室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并在电子院领导支持下充实完善了办公室的办公条件,为开展老科协业务工作奠定了人员和条件基础。

按照中央要求,在电子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理事会的领导下,他将老科协工作重点放在“建家”上,努力把老科协建成老科技工作者之家。通过健全组织,理顺关系,凝聚会员,促进老科协工作,力求做到“组织不散,工作不停,活动不断,人员不减,思想不乱”。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0月5日为中国老科协的题词,定期组织会员学习上级老科协的相关文件,通报电子院科研生产及发展情况,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参与科技委和电子院有关研究部、室协作工作。几年来,老科协配合相关专业研究室开展基金项目、预研和开发项目的研究工作,共完成了10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拟制了100多万字的相关技术资料,发挥了老科技人员的作用。

近年来,他精心策划安排,组织了一系列教育参观活动。组织会员参观了照金革命纪念馆、扶眉战役纪念馆、葛牌红25军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组织会员现场参观067基地新型火箭发动机的点火实验。组织参观重组后的电子院雷通公司、电子院产业园区,同志们对电子院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产品的升级换代、年轻科技队伍的成长深受感动。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他配合所离退办和社区,积极组织策划、实施系列教育活动。

三是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做老科协的贴心人。保持退休职工队伍的稳定,是企业保持和谐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他及时将离退休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小区改造、房屋修缮、停车位扩建等如实反映给现任领导班子,促进问题得到答复、解决。在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的时候,他利用微信“206所老科协群”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防疫政策和防疫措施,配合离退休党总支部开展离退休党员抗击疫情捐款工作。

他十分关注离退休老同志、老干部的身心健康,策划组织了科普活动,邀请第四军医大学鞠名达教授和西北大学生态毒理研究所史志诚教授来所作科学养生和食品安全报告,共有120余名退休老同志认真听取了报告。2021年安排组织关于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养知识讲座。对生活困难、长期生病卧床不起的老科技人员定期到家中探访,对住院的老科技人员进行看望慰问。特别是长期坚持对弱势群体、生活困难、身患重病的退休职工进行看望、慰问。

韩文俊,男,汉族,194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农业推广研究员。曾任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兽医站站长、书记。

他从事兽医事业几十年,兢兢业业。广大农民群众出于对老科技人员的信赖,畜牧生产中遇到一些技术难题,喜欢向他请教。每次他都能无私地把技术传授给养殖户,实地指导养殖生产,积极推广科普知识,热心地为养殖户服务。

一是建立窗口,热心服务。为了方便服务群众,他利用“盱眙县老科协兽医专家咨询服务部”的平台公布和发放咨询热线电话,常年值班义诊,下乡为疑难病出诊,上门指导服务。下乡为畜禽养殖户、乡村干部、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科普讲座和宣传咨询活动。从2007年5月至今,服务部门诊诊疗咨询人数达36000人次,电话咨询人数达45000人次,下乡实地指导120多次,开展科普讲座115场次,受众人数达12000多人次。除了本县的养殖户以外,外县的养殖户也经常电话咨询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他以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县内外养殖户的赞誉。

二是进村入户,上门指导。在老科协领导带领下,几年来,他到农村养殖户亲临指导100多次,与养殖户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为养殖户传授饲养管理技术与疫病防治技术,解决疑难问题。如淮河、管镇、官滩等乡镇部分养牛、养羊大户,因缺乏经验,牲畜出现吃草减少、拉稀的症状,他立即实地观察诊疗,找准病因,指导农户对症治疗,病症很快消除。

三是电话咨询,热线服务。他的咨询电话24小时开通,养殖户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电话联系,这是最便捷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咨询方式。如一天深夜,桂五镇一养猪户的母猪难产,经他的电话指导,很快解决难产问题,安全地分娩出了难产的仔猪。前几年,观音寺镇大学生村官袁东升办的鸡场,因防疫不到位,发生新城疫病,一天死亡数十只。他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指导,及时采取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五是定点联系,开展科技结对帮扶活动。在盱眙县老科协会长刘森林的带领下,他与铁佛镇西巷村养猪大户单成成、马坝镇万斛村蛋鸡养殖大户吴学华结成帮扶对子,他经常上门指导,随时接受电话咨询,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吴学华四方蛋鸡场饲养蛋鸡6万羽,在禽流感爆发时期,由于得到他的技术指导,提前做好了疫病防疫工作,全场蛋鸡安全无损。在市场鸡蛋紧缺的情况下,四方蛋鸡场每月向市场提供50吨鸡蛋,稳定了市场供应,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他退休后收获颇多荣誉。2013年获得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老科协先进个人,2019年获得农业农村局优秀党员,2019年获得江苏省老科协优秀老科技工作者,2020年获得盱眙县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离退休工作委员会“最美老干部志愿者”。

韩行舟,男,汉族,193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曾任黑龙江省牡丹江农业学校副校长,现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老科协蜂业科技服务团团长。

他自1954年始,长期从事蜂业教育工作,举办多期省级养蜂技术培训班。受农业部委托,举办蜜蜂育种及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有10多个省学员参加培训。1985年开办中专养蜂专业,全国招生。他主编《寒地养蜂》,于1985年由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出版;主编全国中等专业学校《养蜂技术》教材,于1991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4年再版。

他在蜂业领域坚持科学研究工作。他在国内首创蜜蜂人工授精技术,研究成果获省农业厅科技进步奖。发表《椴树蜜优质产品生产技术及效益研究》等多篇论文。参编1993年7月出版的《中国蜂业》;在1993年6月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中,担任“饲养管理及生产技术”项主编之一。

1980年开始,在黑龙江省饶河县东北黑蜂研究基点,他对东北黑蜂性状及经济价值、品种保护进行考察研究。在此基础上,饶河县成功申报“饶河县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9年主持东北黑蜂性状省级及国家级标准起草工作,并通过专家论证,予以采用。

他主持筹建黑龙江省养蜂学会,并担任第一届黑龙江省养蜂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多年主持常务工作,组织黑龙江省养蜂学会代表参加第三十三届国务院养蜂大会。曾任中国养蜂学会理事,农业部畜牧专家顾问组成员。

1985年起,他引进北京香山植物园芍药种子,历经近40年努力,选育栽培出120多个芍药株型,14000余株芍药,建成农经学院芍药育种圃、无性繁殖圃和观赏园,成为黑龙江省芍药株型最多、规模最大的芍药培育园和品种外输基地。自2009年起,每年6月15日举办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芍药节,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芍药观赏园成为牡丹江市民的观赏胜地和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1993年离休后,他组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老科协蜂业科技服务团并担任团长。无偿地为蜂农提供科技咨询服务且从未间断。近30年来,足迹踏遍黑龙江省各蜂场,对蜂农有求必应,为黑龙江省的乡村振兴、解困脱贫事业和蜂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中国蜂产品协会评为中国蜂业杰出人物。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