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表彰奖励

【聚焦·中国老科协奖】2021年度中国老科协奖—韩凯明、喻大昭、曾垂云

发布时间:2022-02-16 点击量:5479

韩凯明,男,汉族,194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现任四川省老科协副会长兼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

他连续两届担任四川省老科协副会长兼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具体分管全省老科协的组织建设工作。在他的主动协调全面推进下,四川省老科协组织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是尽心尽责,充分发挥退休老同志的组织优势。他长期担任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在任职期间,兼任省老科协副会长后,他就主动关心支持老科协工作。充分运用在组织部、老干部局工作的优势为老科协提供政策支持、人才支持,他将干部名册中的科技人员进行了全面筛选,先后动员了大批退休的老科技人员加入协会,先后协调各市、州和科技人才比较集中的大院大所设立老科协组织。

他积极沟通协调省委组织部门和各市、州组织部门,为各市、州老科协的领导班子的配备投入了全部精力。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退休科技人员回内地安置的实际和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实际,他大胆提出要起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并列为基层老科协组织发展对象,为老科协组织服务三农助力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立足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省委的方针政策。四川省老科协在贯彻落实中组发【2014】11号和省组通【2014】44号及中办发(2005)9号文件的过程中,面临各级老科协的领导班子长期存在年龄老化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老科协事业的发展,他在会长和秘书长的支持下,深入市、州第一线开展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如果按文件要求一刀切,将有三分之二的老科协组织将要停止工作。在他的组织下,四川省老科协召开了全省老科协组织工作会议,及时地总结推广了泸州市老科协在落实文件的过程中的经验办法,即推行过渡期,试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有力地保证了文件的贯彻和老科协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是积极推进,全省老科协组织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他任副会长兼组织委员会主任的近10年中,全省老科协组织实现了市、州和大院大所全覆盖,全省183个县、区中有103个县区成立了老科协组织,有50%的县、区实现了乡镇老科协组织全覆盖。

四是不断探索,四川省老科协组织建设不断出现新亮点。为了更好发挥老科协组织作用,近年来四川省老科协特别是组织工作委员会进行了由点到面的不断探索推广。如成都市龙泉驿区将老科协组织与关工委、老干部局融合统一,实行党建带会建、党建带关建,更好地发挥了老科技人才的作用;南充市西充县推行在职领导兼任协会领导的作法,有力地保证了老科协的运行机制;德阳市设立中共德阳市老科协委员会,全面加强党对老科协的领导。

喻大昭,男,汉族,195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二级研究员。曾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湖北省政协常委兼文史委员会副主任。

他长期从事小麦病害发生与流行规律及防控理论和技术研究和推广,对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的研究和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十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和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一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小麦病害的防控技术创新是他的初心,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他仍然关注着全球小麦白粉病的研究动态,关心着防控技术提高与进步。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的重大制约因子,为有效地防控小麦白粉病,他带领科技人员进行了艰苦攻关,取得了巨大成绩。他系统分析整理了我国小麦白粉病流行路线和规律,对我国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的抗性进行了科学评价,明晰了小麦白粉菌在我国主产麦区存在三条主要传播途径,为利用品种抗性基因布局防控白粉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他集成构建了我国“以压低越夏区及其临近区病原基数为前提,以抗病品种布局为基础,依据春季病情以实施药剂防治抓关键,加强保健栽培夺丰收”的我国小麦白粉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通过制定标准、技术培训、发放明白纸和技术资料、举办核心示范样板和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成果在湖北、河南、安徽、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等7 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该项成果以他为第一完成人获201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是发挥专业特长,助力乡村振兴 。为积极协助农业龙头企业发展,2020年,他受邀到山东金正大公司进行调研,帮助申请了山东省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建立以“控、减、增、防”为核心的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改变了传统施肥与化学防治割裂的局面,突破肥料、农药利用率低的技术难题,推动实现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安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他积极参与湖北省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农业“五个一”行动计划等工作。多次赴湖北洪湖市春露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社,针对该合作社种植再生稻中前季机收碾压造成再生稻生长不平衡、碎米多等生产问题,提出了改变收获机轮子幅宽,生长调节剂调节生长等措施使后季再生稻生长平衡,提出了碎米加工传统食品的理念,有效地解决生产难题。

三是努力传帮带,造就新人才。长期以来,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并做了大量工作。在职时他是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了20余名硕士博士,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贡献。退出岗位后仍然指导博士研究生,两名年轻同志在他的指导下获得武汉大学博士学位,现在仍然带有两名博士研究生。

作为农业农村部华中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他每年用和企业合作农药实验的剩余经费设置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湖北、河南、湖南、四川等省年轻植物保护研究人员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他利用自己和国际上著名研究机构和科学家的关系,帮助年轻人到国外开展合作研究。和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合作中帮助年轻同志以共同第一作者在著名科技杂志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从科研路线设计到发表论文产出全面帮助年轻科技工作者。

曾垂云,男,汉族,196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农艺师、经济师。现任重庆市永川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兼任重庆市永川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秘书长。

一是竭诚服务重庆永川老科技工作者。为给老科技工作者开展调查研究,搞好科技试验、示范等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他坚持协调、联系党政机关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亲历函件调研内容及相关事宜,协调申报调研及科研、试验、示范项目。常年协调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30个以上,认真当好区老科协“联络官”。为了如实反映科技战线退休老科技工作者的诉求,他多次组织召开退休老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认真听取各行业会员的建议意见,汇总梳理成文上报给区委、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

二是完善组织制度、推动老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近年来,永川区老科协在加强内部工作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他先后牵头制定了《永川区老科协会长办公会议制度》《永川区老科协常务理事会工作规则》《永川区老科协理事会会议制度》《永川区老科协财务管理制度》《永川区老科协表彰奖励制度》等5项管理制度。在协会章程的统领之下,规章制度较为健全,形成了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引领激励体系,为永川区老科协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规定,他积极牵头组织筹建永川区老科协党支部,多次与组织部非公党委、民政局社团党工委、中山路党工委等沟通拟定请求报告,于2019年成立了中共永川区老科协党支部。

三是牵头组织科普活动,服务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他坚持每年带领永川区老科协会员参与全国科普日、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和“银龄”行动等大型公益科普活动。参与组织撰写科技(科普)宣传资料10余种,常年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0余场次,发放营养健康科普知识、农业科技资料、气象历书、科技挂图等万余份。

他积极协调利用老科协专家及成员单位专家资源,到农村、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近5年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3场次,参与培训人员1833人次;进企业指导20余次。5年来,他牵头组织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组织区老科协的老专家,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科普讲座39场次,受益民众达1.6万人次;开展“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邀请院士、专家13人次,进入21所大中小学校,对3万余名大中小学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如2019年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战略火箭专家龙乐豪等院士专家到永川中学等举办科普讲座。

四是协调、争取科技项目,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2012年以来,他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并参与实施科技项目8项。其中,重庆市科委立项的项目1项,永川区科委、农委立项的科技项目7项(其中软科学研究项目1项),均圆满结题,并建立相应的示范基地。如重庆市科委立项的“PVC管在路基和结构物排水中的应用探索”项目,该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五是积极协调参与调查研究,建言献策。10年来,他协调组织区老科协会员开展调研300余次,参与形成调研报告109篇。其中,完成的“国家科技思想库建设”决策调研课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状况》调查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刘延东副总理做出重要批示,形成的调研报告、决策咨询、建议,被列为重庆市政协2014年0003号重点提案;《老旧住宅楼增设电梯的调研》报送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了《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川区老旧住宅增设电梯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落实了每部电梯补助资金来源5万元的优惠政策;另有22篇调研报告获得永川区委、区政府领导批示。

扎实有效的工作,为永川区老科协壮大发展注入新动力,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永川区老科协工作经费除区财政每年预算40万元外,10年来通过课题、项目向科技局、科协、农委、水利局、群团基金争取经费达130万余元,协会连续8年被永川区科协和市老科协评为先进集体。他个人于2019年荣获永川区委三等功。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