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老科协奖】先进集体奖—四川省德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四川省德阳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成立于2004年12月,围绕德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老科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融入到促进全面发展和抗疫战疫的行动中,进一步发挥了老科协“四个服务”职能和促进“四个行动”的开展。
一是坚持抓政治引领,努力建设老科协团队。2018年12月三届德阳市老科协换届以来,认真学习中国科协、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找准老科协组织的定位,明确老科协组织的性质、社会公益作用和服务经济、科技、社会进步的责任;坚持党对老科协的领导,政治引领建设老科协;坚持民主办会,总结探索新时期社团发展之路。
特别是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老科协工作指示后,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老科协的工作,老科协在党政、科技人员、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更为深入人心,形成了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人大政协领导积极关心、科协等部门全力支持、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的新型科技群众团体。现下辖6个县(市、区)老科协团体会员、7个专业工作委员会、10个专业会员活动小组、10个功能型党支部,联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会员1500余人、专家智库人才360余人,实现了人员、经费、办公场所、车辆配置保障,是德阳市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力量。
二是全力抓好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工作,为脱贫攻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德阳市老科协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老科协助力乡村振兴规划,充分发挥“三农委”专家的作用和农、牧、畜、林、果等专家的技术知识优势,联系各类省市县科普示范基地20余个。
重点抓基地建设。德阳市老科协会同什邡、绵竹、中江老科协抓好什邡市皂角、元石镇“老专家服务营地”、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老专家科技服务营地”、绵竹九龙“四川乡村振兴农民大学”、中江县继光村藤椒“科技扶贫示范基地”等建设。各县(市、区)老科协结合实际建有和联系优质水稻、绿色果品、菌类种植、养殖基地等30余个。
抓实用技术推广。全市老科协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和老专家技术优势,促进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以点带面、致富一方。中江县老科协组织指导辑庆柳河村芍药与橘苗套种300余亩,山地油茶套种中药材500余亩,会员肖敏种羊肚菌2000余亩,辑庆油菜杆果园综合利用等;绵竹市老科协组织专家对沿山地区老化梨树进行高位换种嫁接2800亩,指导种植猕猴桃20500亩;什邡市老科协组织充分发挥11个基地优势,大力推广绿色水果产业和“五彩花油菜”农旅结合的发展以及无人机播种等;罗江区老科协助推省级“油菜花节”和金花梨、贵妃枣产业发展,实现农民致富的示范带动作用。
积极投入精准扶贫。全市老科协把扶贫攻坚工作,作为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的契机。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基地和专家技术优势,结帮结对,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重点在军烈属、困难党员群众中开展实用先进技术引进推广、种养殖培训、建立科技扶贫联系点等,帮扶贫困户1100户,捐助扶贫资金80万元,解决贫困户子女50余人就业,什邡市老科协专业大户喻在军、张文平等多次前往凉山州喜德县和阿坝州若尔盖县、阿坝县开展援彝、援藏结对共建帮扶工作。
开展助力振兴乡村卫生事业“老专家营地”建设。德阳市老科协充分发挥医卫老专家技术、管理、经验优势和奉献精神,2019年会同市科协、市卫健委开展“振兴乡村医疗卫生事业,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老专家营地建设活动,同年5月在中江县龙台镇中心卫生院、罗江区新盛镇卫生院授牌。2020年又在旌阳区孝泉镇卫生院授牌建点。今年正在绵竹、什邡筹建。通过医卫老专家下基层指导医院提档升级、改善医院管理设施、开展医疗技术培训、传授临床诊断救治经验、专家查房、义诊和科普宣传活动等,为振兴乡村卫生事业发展做贡献。
三是竭力抓好助力企业创新服务,促进德阳重装之都建设。德阳市老科协依托二重、东电、东汽退休领导、高管、技术骨干的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优势,不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到中小企业开展调研、咨询服务,为企业协调政策解难,帮助企业发展支招献策。特别是在2020年抗疫复工复产“服务月”活动中,会长李思清多次带专家团队深入20余个中小企业调研,为企业恢复生产献计出力。四川省老科协曾清华、陶智全、于桂等领导和专家团队多次到德阳中小企业指导助力创新工作开展调研。在积极做好“四川省老科协助力企业创新服务示范市”创建工作的同时,加快“德阳市老科协助力企业创新服务工作站”的建设。去年,已在绵竹、市经开区、旌阳区完成工作站建设工作,通过工作站建设的作用,带动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打造德阳重装之都,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助力。
积极组织咨询委员会专家参与科技立项工作。市老科协组织咨询专家,助力绵竹市、罗江区老科协2019年至2020年向市科协申报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学术交流科技立项8项;市老科协会同罗江区老科协、什邡市老科协、市医卫组申报德阳市第二十八批“金桥工程”3项;承担政府职能购买服务立项5项;专委会、会员活动组申报2020年市老科协课题调研立项11项,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是重点抓好老科协活动,增加老科协凝聚力和影响力。德阳市老科协把开展活动作为扩大老科协影响力、凝聚力、发展老科协的主要举措。开展好工作调研。每年中期由会长李思清带队对6县(市、区)老科协开展一次全面工作调研,并与当地党政领导就老科协发展交换意见,帮助解决工作和发展中的困难。针对工业、农业方面的工作,会长李思清每年分别组织工业、农业专委会的专家到老科协助力联系的中小企业、科普示范基地、省市老专家营地、老科协会员种养殖专业大户进行调研,在掌握情况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开展助力服务决策。
开展好老科协会员重大节日活动。每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9月中旬全国科普宣传活动周、10月中旬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重阳节)和国庆、中秋等节日期间,全市老科协都要结合实际举办大型、隆重的会员活动,开展科普讲座、专题报告,文艺表演、科普宣传义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位会员有荣誉感,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每年举办一次全市老科协工作交流会。组织各团体负责人总结经验、参观交流、推进工作。去年9月10日至11日在绵竹召开了全市老科协工作现场交流会。四川省老科协会长翟占一、荣誉会长曾清华、德阳市政府副市长袁华兵、德阳市科协主席何学军、绵竹市委常委黄勇出席并讲话。会上,省老科协授予德阳“四川省老科协助力企业创新服务示范市”称号,会议期间,德阳市老科协在绵竹仟坤集团建立了第一家“助力企业创新服务工作站”,促进了全市老科协工作。
五是积极抓好建言献策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广大老科技工作者搭建平台。德阳市老科协把建言献策作为品牌工作抓落实。每年有50篇的任务,重在提高质量,对获奖的建言献策和优秀论文表彰奖励,并召开由党政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参与的汇报会和学术交流会。2019年至2020年调研文章论文被国家级报刊采用4篇、省市刊采用10篇,去年已收到学术交流与建言献策调研报告58篇,其中向市委宣传部“我为德阳发展献一策”推荐17篇、采用12篇。市老科协召开了“乡村振兴中的德阳农业产业发展研讨”、市医卫组召开了“助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乡村卫生事业发展”学术交流会等。
六是注重抓好科学普及和宣传工作,努力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全市老科协在做好抗疫科普宣传同时,主动配合当地党政部门开展“送科技五进”形式多样的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市老科协、绵竹艺术团优势,结合“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宣传日”、“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开展丰富的科普宣传和文艺活动。在通过市老科协网站、微信平台宣传的同时,市老科协编印《健康保健信息》月刊、《德阳老科协》季刊、《德阳老科协简报》,积极抓好天府科技云的培训和推广,会同市科协、市老干局、市关工委举办科普专题报告会5场,全市老科协组织开展抗疫科普宣讲30余场次,参加科普宣传志愿者200余人,发放科普资料20000余份。全市老科协组织在省老科协网站采用稿 118篇,在《四川老科协》刊用15篇,《四川科教通讯》刊用28篇。
七是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在抗疫中的积极作用,为打赢抗疫阻击战做贡献。在抗疫战疫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市各级老科协团结和组织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积极投入恢复经济建设活动中,坚持每天通过市老科协网站和老科协微信群,及时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以及中国老科协和省老科协的抗疫信息传达给广大会员,及时把联防联控的科学知识普及到广大会员,准确把全民联防联控的规定措施宣传到广大会员之中,在会员中产生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及时对老科协抗疫典型事迹宣传报道,全市老科协有30余篇被省市宣传媒体采用,其中市老科协有10篇被人民日报网站采用。
德阳市老科协荣获四川省老科协抗疫先进集体,德阳市科协抗疫特殊贡献奖,四川省老科协助力企业创新服务示范市,四川省老科协2019年-2020年宣传工作一等奖,四川省新闻学会、科教信息网2019年-2020年宣传报道先进集体,德阳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中国社会组织等级评估“4A级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