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表彰奖励

【老科协奖】2021年度中国老科协奖—吴可贵、吴定明、邱仲华

发布时间:2021-11-01 点击量:2464

吴可贵,男,汉族,193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所长。

他入党64年,在平凡的医疗岗位上发挥一位老党员的价值,一心为公、勇于奉献,发挥自身的光和热,以实际行动为患者增添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履行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践行新时代老党员的标准,塑造新时代老党员精神风貌;他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多想群众疾苦,把坚定信仰融入干事创业的具体工作中,在平凡的医疗岗位上奉献自我、服务群众,脚踏实地当好人民好医生。

他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已60多年,具有丰富的内科临床经验,对高血压和疑难复杂的心血管病等防治研究有较深的造诣。

2009年退休后,他仍关心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被医院聘为首席医疗质控专家,参加部分医疗质量检查工作。坚持每周一至周五上午看门诊,每周二下午参加科室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和业务学习以及部分干部保健任务。他每周定期到福建医大附一护养中心,为养老的老年人进行慢性病的巡诊,指导老年人慢性病预防和控制,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做出贡献,得到住养老年人的广泛好评。

在福建省老科协领导下,被选为省老科协常务理事,积极参加省老科协各种活动,建言献策,协助筹建福建医科大学附一医院老科协分会。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十多年来每年坚持参加福建省老科协、省卫健委、省人社厅、省扶贫基金会、省老促会、省老区办等单位组织开展的下乡扶贫惠民义诊活动。接受上级领导交给的专家领队任务,先后到全省十多个苏区、老区和贫困县等开展“扶贫惠民义诊”“全民健康教育”“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等工作。

退休后他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副主编,承担《中华高血压杂志》的稿件复审任务;负责《中华高血压杂志》的“临床经验交流”“高血压国内防治研究动态”和“疑难病例讨论”等栏目的终审定稿任务。每周四下午参加《中华高血压杂志》定稿会。

退休后他编印《高血压和相关疾病防治》资料一万多册,编写《医学专家谈健康》等书籍赠送患者。同时,赠送《中华高血压杂志》给有关基层医院,亲自为基层医务人员上课,为群众宣讲健康教育和防病知识,做好专家领队任务,团结全队医务人员开展慢性病和高血压防治工作,帮助基层单位和医务人员解决疑难病症。实实在在为苏区、老区和贫困人民解决缺医少药和看病难以及看不起病的难题,深受广大农村人民和基层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的好评。

先后兼任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委等职务。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和教学成果奖13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5名,博士研究生8名。

吴定明,男,汉族,1949年2月出生,农艺师。曾任湖北省英山县杨柳湾镇供销社茶叶及多种经营生产技术辅导员。

2009年退休后,他依然保持着饱满的精神风貌和旺盛的工作热情。凭借熟悉茶叶、猕猴桃等农村优势产业生产技术的条件,积极为农民合作社、农民家庭农场和农户科技种茶、种猕猴桃奉献力量。在环绕英山县的大别山区,声名远扬。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湖北电视台垄上频道、黄冈电视台、英山电视台都曾经对他有过采访和报道。

他负责联系英山县杨柳湾镇东冲河村46户贫困户,担任他们的产业指导员。从发展茶叶、猕猴桃、养殖等项目入手,帮助他们从勤奋勤俭上下工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贫困户农业实用科学技术,发展家庭支柱产业,增加经济收入,改变贫困面貌。

近十几年来,由于猕猴桃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营养物质,销路好、价格高,种植猕猴桃效益大,兴起了种植的热潮。他应邀前往各地实地踏勘察看,除本县乡镇村组外,足迹踏遍省内罗田、浠水、蕲春等县市,省外太湖、岳西、金寨等县。在没有接车条件下,他就骑摩托车去。摩托车都已经更换了3部。

2015年春,大同镇河铺村田超杰等三个回乡创业的青年,联系到他并得到他的帮助,发展了60亩猕猴桃园。第4年在猕猴桃架下养鸡,立体利用土地。成立了“雄航种养专业合作社”。去年底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建了一座库容550立方的气调保鲜库,计划今冬明春再扩大400亩。在每个主要生产环节,他都是骑着摩托车前往50多公里外现场指导。只要果农增产、增质、增收,虽再忙、再苦、再累,他也感到高兴。

他经常给一些村、镇,职业学校组织的培训班讲课。培训茶叶、猕猴桃等种植技术,以及果树、林木、花卉的嫁接技术。他的讲解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让学员能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他素来反对在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除䓍剂和生长激素,倡导有机栽培,使用农家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有益身体健康的果品、食材等。在他的猕猴桃示范园中生产的猕猴桃,品质优秀,能自然存放到春节后,深受消费者喜爱,供不应求。

2019年武汉军运会期间,他种植的猕猴桃由黄冈市委市政府接待办抽样送检,无任何有害成分检出,被武汉东湖宾馆选用为接待中央首长和国际奥委会官员招待用果。2020年冬初,在省农业厅、农科院、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湖北省猕猴桃协会联合举办的猕猴桃品质鉴评会上荣获金奖。

邱仲华,男,汉族, 194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曾任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

1990年他调入甘肃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工作,努力助推全省蔬菜与设施农业产业振兴,重点研究开发以日光温室为主体的设施农业技术,推动全省蔬菜与日光温室持续高效发展。因此他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授予“1988—1998年在农业科技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退休后,他继续锲而不舍地为甘肃省蔬菜、花卉产业振兴和促进农业持续增收尽心尽力。他热爱老科协工作,积极参加老科协和省、市、县有关部门组织的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以及科普宣传活动。作为省老科协专家志愿者,他深入甘肃贫困地区,在全省近30个市、县、区的200多个乡镇村,开展各种田间地头培训班、现场咨询指导及科普报告会等260余场,培训乡镇科技人员、农民技术骨干和农民群众达8千多人,解决了大量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他努力帮助各地的示范基地、科技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解决推广高新现代农业技术的难题。其中,指导天水市农业科技园区成功完成了温室番茄、黄瓜、茄子等蔬菜树栽培实验,取得了番茄树单株结果12000个以上、黄瓜单株结果2000多条的可喜成果;为兰州大绿洲花木科技公司在皋兰县建设花木种植与交易物流基地的项目策划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等。在他的指导下,一批省内农业企业展现出依靠农业科技发展企业的美好前景。

退休十多年来,他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针对甘肃省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执着于科技创新、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先后承担《陇东不同生态区域日光温室新型结构研究》《太阳能双效温室建造与高附加值作物栽培试验示范》《西北日光温室超高效技术创新与传播》等七项科研项目,均已通过省级验收并获得好评。其中,他研究推出的太阳能双效温室,解决了日光温室增温抗冻、控湿防病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等关键技术问题,使多种蔬菜比原日光温室增产19%-35%,该成果在2013年全国设施农业学术年会大会交流,获得与会专家的肯定与好评。他还经常走村入户深入蔬菜产区田间地头调查研究,认真探索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新思路,积极向省、市、县及乡镇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先后提交了多篇有见地的建言报告,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肯定。其中,关于推进甘肃省现代设施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得到了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退休后在《农业工程学报》《中国蔬菜》《中国花卉》《甘肃农业科技》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2010年在首届海峡特色农业产业论坛大会交流了《甘肃高原夏菜现状与前景展望》论文;撰写的《河西走廊创建荒漠化地区非耕地设施农业示范带的意义与对策》论文获得了2012年甘肃省学术年会优秀奖;2014年在《农业工程学报》发表论文《组装式太阳能双效温室应用效果实验》。他主编出版了《现代设施农业技术》《节能日光温室建造与茬口综合利用技术》《日光温室超高效种植技术模式》等3部著作;参编了《中国蔬菜栽培(第二部)》《中国作物及其近缘植物蔬菜作物卷》等2部著作。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