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表彰奖励

【聚焦·中国老科协奖】2021年度中国老科协奖—寒冰、詹隆、褚康龄

发布时间:2022-02-24 点击量:3254

寒冰,女,汉族,1955年12月出生,高级记者。曾任海南省海口日报社星期刊主编、资深记者采访部主任。

她是中国地市报女记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海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荣获中国助残标兵、海南省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先进个人、海口市巾帼建功“女状元”、海口市侨界“十杰”等30余项荣誉称号。

她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发表新闻作品600余万字,40余篇获国家、省、市级好新闻一二三等奖;出版文学专著11部,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女记者》,纪实文学《丈夫在天涯》《逼上梁山的过海女人》《舍得幸福 懒得离婚》,报告文学集《路在脚下》及《寒冰新闻作品集》《寒冰散文随笔集》等。

她的专访与新闻照片,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58家报刊杂志刊发。其成就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中外名人录》《中国新闻年鉴——新闻界名人》《中国当代青年》《中国当代妇女儿童事业成就大典》等20余部大型资料经典工具书中。

她自2013年5月退休以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热爱老科协事业,发挥自身的专业和特长,积极参加海南省老科协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主动热情地为会议和活动服务,带头建言献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热情宣传海南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的方针政策和活动学习动态,在海南日报、海南网、海口日报、海口网等多家传媒,发表了《海南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召开“智慧三农”研讨会》、《把美丽休闲乡村提升为“智慧乡村”》等多篇报道,引起社会反响,受到好评。

她热情宣传报道海南“打赢脱贫攻坚战,振兴乡村战略”成果,深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扶贫白准村,体验生活,创作写出了12000字的报告文学《白准村的变迁——来自“最美乡村”白准村的报告》,热情讴歌了白准村在各级政府和省委统战部的帮扶下,经过几代白准人的努力,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建成具有独特风景和浓厚民族特色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村感人事迹。该文被收入《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志》。

她笔耕不辍,坚持文学创作。其作品《女记者》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得到中国著名作家、评论家的一致好评,《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报》《中国文艺报》等50余家新闻媒体,对其进行报道。

詹隆,男,汉族,194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曾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党委副书记,现任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顾问、中国老科协煤炭工业分会会长。

他一直关注煤炭工业的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水煤浆技术推广应用、煤炭洗选提质(包括干法选煤)、型煤和配煤技术加工、锅炉燃烧节能减排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提出一些技术措施。他在参与煤炭老科协工作后,围绕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难点,例如煤矿生产的安全隐患(瓦斯,粉尘,顶板管理)、矿区绿色发展及去产能等相关问题开展调研,并积极参与完成编写研究报告,为上级决策建言献策。

他参与年度全国水煤浆技术论坛年会,负责编写论文集(6集)并在大会多次做主旨发言;为国家工程中心开办的水煤浆技术学员培训班授课(5期);参加由发改委等部门组织的人大提案“水煤浆技术发展与应用”情况调研,负责编写报告等,为水煤浆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推广,作出贡献并在全国起到很大作用。

自2006年参加煤炭老科协工作以来,他先后担任秘书长、常务副会长、会长等职。参与并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完成数十万字的老科协专题项目,及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调研、编写及建言献策。形成的成果包括:“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及生态环境治理的调研与建议”(2015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与发展趋势”(2016年)、“去产能下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调研与建议”(2017年)、“推动关闭煤矿资源化利用和转型发展的调研与建议”(2018年)。

他退休后发表论文10余篇,编著《水煤浆技术发展与应用》一书,于2011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作为煤炭战线的一名老兵,他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尽心尽力发挥余热,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尽职尽责,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褚康龄,男,汉族,194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讲师。曾任上海市商业学校科长,现任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三师(苏北)分会名誉会长。

他17岁参军,浴血奋战12年,荣获政府勋章。转业后在文教战线任高级讲师,教书育人30余载。多年来,永葆初心举党旗,胸怀军魂育后辈,面对死亡不低头,科学抗癌创奇迹。

一是用浴血奋斗的亲身经历宣讲党史。近两年来,他奔波于上海、苏州和无锡三市上党课,讲党史。2019年和2020年,共宣讲了10场,宣讲对象包括社区党员、铁路列车段的党员骨干、大学生党员和中小学生。年轻一代倾听了他的战斗事迹后,无不为之感动,为我们党浴血奋战的辉煌历史肃然起敬,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更加努力奋斗。

二是用科学抗癌、战胜死亡的亲身经历,见证了“癌症不可怕,只怕精神垮”的科学真理,被患友赞为“抗癌模范”。2009年5月,他被确诊为晚期癌症,在与病魔的抗争中,他经历了七次化疗。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难以忍受的病痛,获得了阶段性的新生,也体会到了回归自然的美好和尊重科学的力量。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经过化疗的他仍坚守在上海市妇联礼仪讲师团的岗位上,为世博会做贡献,获得“感动人物”奖状。如今,他抗癌已有12个年头,被医生冠以“生命的奇迹”,被病友视作“抗癌的楷模”,被友人称为“不屈的硬汉”。

三是用“涌泉之恩滴水相报”的深情,给老英雄老专家送温暖。他担任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三师分会的秘书长,坚持为革命前辈服务,继续做好弘扬和宣传革命历史传统的工作,主动关心慰问、热情帮助的老同志、老专家有40多人。他不仅每年上门看望,还热心为他们服务,用真情温暖着老同志们的心,成为了他们的贴心人。

四是用火炬精神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是青少年的“人生导师”和“知心爷爷”。作为一名退役退休的老党员,他不仅关心老英雄、老专家,更关心下一代,起到承上启下、薪火传承的作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的支持下,他参加了“结对认领、扶助帮教”的活动。2012年他认领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对孩子学业进行资助,并关心其思想品德的进步。2020年这名学生向组织递交了他的入党申请书。他还帮助大学生做社会调查,热情接受他们的采访,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大学生们一起学习中共党史。

2019年和2020年,他在原单位党委开展的“评先创优”活动中,被评为年度优秀党员。被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评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2019年先进个人。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