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老科协奖】2021年度中国老科协奖—唐士诚、唐世民、焉德广
唐士诚,男,汉族,193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曾任甘肃省中医院副院长,现任甘肃省兰州济生中医药研究所所长,甘肃省老科协副会长、卫生分会会长。
1961年,他从兰州大学医学院医疗专业毕业,分配到甘肃省中医院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事业中,一干就是40年。2000年退休后,他创办了“兰州济生中医药研究所”,继续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在疑难病症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一是不负韶华,扎根医院努力工作。他在甘肃省中医院内科踏实工作达20年。期间先后跟随已故名老中医张汉祥、窦伯清、席梁承及张忠选学习中医,老前辈高尚医德及精湛医术的熏陶,为他的行医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在甘肃省中医院副院长岗位上20年,颇有建树。1981年,他担任医院业务副院长,负责管理全院医疗业务、中西药材、医疗器械、门诊部、防疫卫生和医疗纠纷的调解处理等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坚持改革、提高医疗水平、提拔重用科室年轻骨干力量,使全院一盘棋协同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级批准医院由处级单位提升至副地级单位;上世纪90年代后和院主要领导一起创建三甲医院,并一次性通过评审。
他在担任医院副院长的20年中,始终没有放松个人业务技术的提高,坚持每周一、四上午的门诊工作,从主治医师逐渐晋升到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他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在杂志及学术会议汇编中发表论文20余篇,在报纸上发表科普文章30余篇。
二是矢志不渝,为群众健康再做贡献 。2000年,他退休后创办了“兰州济生中医药研究所”及“仕诚中西医结合诊所”,继续发挥自己中医特长,无私地为患者服务,诊所年门诊量3000余人次,20年诊治6万余人次。
同时,继续潜心钻研西医及中医医理、医术,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在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男性病、泌尿系感染性疾病、皮肤病及各科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际、国内刊物、杂志、学术交流汇编中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在报刊上发表科普性文章10余篇。2004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首批“甘肃省名中医”称号;2013年,被甘肃省中医院评为“甘肃省中医院名医药专家”。
三是医者仁心,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长期热心扶危济困,努力履行社会责任。1996年以来他联系引资,拨款、捐款80余万,修建希望小学4所;2003年,获得甘肃省“首届十大公益之星”称号。2018年12月,甘肃电视台《腔调》节目专题报道了他救死扶伤及捐资助学等事迹。2019 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他为武汉捐款1万元,缴纳省老科协抗疫工作特殊会费2000元,为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是晚霞满天,退休不赋闲写华章。如今已经从医60多年的他,从甘肃省中医院退休后的20年期间,编纂出版了《唐士诚学术及临床经验集》和《唐士诚学术杂论及临床经验集》两本专著;积极参加老科协各项活动,先后获得中国科协“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全省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等荣誉;2020年6月,被评为中共甘肃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
唐世民,男,汉族,1937年12月出生,无党派人士,高级农艺师。曾任湖南省洪江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现任湖南省洪江市老科协常务理事兼任中药材开发分会长。
他于1997年退休后仍心系三农,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退休前承担的、但尚未最后扫尾的两项重点攻关课题:优质柚和无核椪柑的选育工作。
一是取得了“安江冰糖柚的选育和推广”新成果。2013年,选育成功了新柚品种——安江冰糖柚,该品种适应性广、抗寒、抗旱,是在海拔300-400米山地栽培生长结果最好的品种,现已成为当地第一个登上300-400米山地栽培的主栽柚子品种。适于密植,定植第7年进入盛果期,株产80千克,亩产4000-5000千克。果实品质优良,耐贮性极优,可贮至翌年5月。果实销路畅通,每亩收入1.2-2.5万元。湖南、贵州、重庆、四川、云南、海南、江西、福建等省,已从洪江市购苗325万株引种栽培,其中洪江市栽培面积31421亩,2018年总产量45000吨,年产值2.4亿元。
二是取得“无核优质丰产椪柑新品系-黔阳无核椪柑的选育”新成果。1990年至1998年,从普通有核椪柑中选育出来一个优良无核芽变新品种——黔阳无核椪柑。1998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世界上首例大规模商品化栽培的无核椪柑品种;1999年2月,农业部柑桔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颁发了“优质果品证书”“柑桔主栽品种品质合格证书”。果实无核,品质极优、丰产,亩产3000-4000千克。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15个柑桔主产省从洪江市购苗650万株,接穗8340千克,引种地自行育苗680万株以上,栽培面积约15万亩(仅湖北当阳县有5万多亩),年产值达7亿元以上。
三是取得了“天麻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新成果。1990年至1996年,研究成功了天麻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播种当年每平方米可产鲜天麻4千克以上,用有性繁殖或有性杂交6代以内的种麻栽培,可使1千克种麻的鲜天麻产量由5-15千克提高到25-60千克,该技术使黔阳县的鲜天麻产量在1993年达到136万千克,产值2584万元,其中用箭麻加工成的商品干天麻产量达到14.1万千克,居全国前列。
四是坚持传帮带。冰糖柚栽培成功后,时任市老科协副会长的他指导农民大面积发展苗木、种植基地,截至2020年底,洪江市已繁殖销售冰糖柚苗木525万株,栽培面积7.9万亩。安江、大崇、熟坪等乡镇,几乎家家户户栽冰糖柚,种植户收入一般在1-2万元以上。硖洲乡扶车村古溪组是一个典型的冰糖柚专业村,全组234户、804人,栽培冰糖柚54000株,人平均67株,户平均230株,2020年冰糖柚年总产量3200吨,创产值1536万元。人平均19104元。推广冰糖柚是一个巩固脱贫成果的好项目,能有效地推动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多年来,他从事柑桔品种选育研究工作,先后完成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4个,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奖励21项。其中获“国家科技成果”1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星火(科技)奖7项,2014年被湖南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评为“湖南省老年科技精英”,2016年获得怀化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等奖。
焉德广,男,汉族,196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山东省威海市老科协秘书长、党支部书记。
自2007年以来,按照山东省威海市科协党组的工作安排,他担任山东省威海市老科协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主持秘书处工作。2016年换届后担任威海市老科协秘书长、党支部书记。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四服务”工作定位,积极组织广大会员在组织建设、疫情防控、建言献策、科普宣传、服务三农、科技扶贫、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7年和2020年,两次荣获“山东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
一是以党建引领协会发展为目标,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威海市老科协成立党支部以来,他组织协会党支部和协会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上级文件指示精神。组织协会党员参观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昆嵛山红军纪念馆等党员学习实践活动50多次,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及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感受了协会党员接受再教育的重要性,也激发了参观党员发挥余热的积极性。他协调承接“党旗飘扬•爱满滨城”等社会组织公益实践项目3个,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努力提高为老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质量。积极响应中国老科协和山东省老科协关于组织开展智能手机应用培训和科普报告团进农村、进社区、进养老机构等活动的要求,制定了威海市老科协“关于开展智慧助老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利用各种会议,预留了一定的时间,亲自为部分老科技工作者开展智能手机的应用讲座5次。
每年会员日期间,组织卫生系统部分老科技工作者和志愿者开展“健康行”主题活动,为老科协会员进行身体检查、卫生健康宣传和咨询活动。在新冠疫情发生期间,共组织卫生委员会专家利用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开展科普讲座20多场次,解答卫生健康方面的咨询电话500多个,看望老科协会员及协会老党员20多人。
三是组织专家开展调研活动,撰写专家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2007年至今围绕威海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先后参加调研活动200多次,参与整理撰写《关于科学应对海水养殖第五次浪潮的建议》《大力发展威海休闲渔业的对策与建议》等10多篇专家建议,其中有9篇建议分别被时任的市委书记、市长及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并被有关部门采纳。
四是积极组织参与科普宣传活动。10多年来,他邀请欧阳自远院士、张厚英研究员等知名院士专家,来威海为机关干部和中学师生举办了“嫦娥奔月 神州华彩” “我们与海洋”等科普讲座20多场次;组织威海市老科协广大会员开展科普宣传活动500多人次;与有关专家共同编写《老年人保健知识手册》《家庭养花知识》《豆博士南极来 科普日到威海》等科普读物6册。
五是投身新冠战疫,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党中央指示精神和上级工作要求,他作为党支部书记,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发出《致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发动医疗卫生方面专家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通过网站、微信开展疫情科普宣传工作,加大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和舆论引导。组织、参与、发动老科协专家们撰写《我对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的浅见》专家建议及学术论文5篇。从当年的正月初三开始就参与市科协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共协助社区开展重要点位值守工作和社区执勤等志愿者活动40多次。
六是助力企业创新驱动和企业复工复产。为助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他先后5次组织协调威海市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会和裕源祥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召开海洋智能装备产学研合作对接会并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在疫情防控期间,应有关企业的要求,他协调动员20多位涉农专家,深入企业、农村及老科协示范基地,指导大棚蔬菜种植、水产养殖技术和传授苹果嫁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