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老科协奖】2022年度中国老科协奖—朱维才、任辉、任有法
朱维才,男,汉族,1951年4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曾任中国农机院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现任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油莎豆种植加工及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会长、农业部老科协会员。
他是一名有着51年党龄的老党员,是一位从事农机工作51年的科技工作者。自2011年退休至今,仍然坚持为党、为社会、为人民、为我国的农机事业,默默地无私奉献着。
一是十年磨一剑,农机配件小厂成为知名品牌,创产值近18亿元。
2011年,他为石家庄美迪机械有限公司开发研制了9QZ-2900B青饲料收获机。
从市场调研到产品研发、样机试制,到样机验收、销售,他都全程参与并组织,仅用三年多的时间,就将该产品推向了市场。
一个原来做农机配件的小厂,经过12年的发展,成为我国青饲料收获机行业的知名品牌,连续10多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在河北省农机企业领先。
10多年来,解决当地农民就业140人,产值达18多亿元人民币。
二是帮扶企业,开发自走式中小型青饲料收获机,10年创造经济效益达7亿元。
2012年,他为河北武强顶呱呱公司开发了自走式中小型青饲料收获机。
河北武强顶呱呱公司原是生产小型农机产品的企业,该公司总经理闻朝华找到他,请求帮助他们将小农机产品转型,当时武强是贫困县。为了帮扶贫困县的企业,他们一起做调研,了解市场,开发出了自走式中小马力青饲料收获机。
经过三年多的反复改进、提高,现在除了生产轮式自走中小马力的青饲料收获机,还生产履带自走式中小马力青饲料收获机。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在行业内也占有一席之地。现在,这个企业每年为当地农民解决就业120人,为振兴乡村建设,为产业振兴,为巩固扶贫成果,实实在在地做出了应有贡献。
三是出谋划策,协助开发新品,为农机企业做好服务尽一份力量。
他为河北中友机电开发生产了12行气收精量播种机翻转三铧犁,四铧犁。悬挂式散肥机等产品。
与山东巨明机械技术部一起,开发了自走花生收获机。当年开发,当年生产了300多台,创经济效益4500万元。
为山东征和开发生产自走式大马力青饲机,四圆盘割台。
四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余热。
他2011年退休后,仍然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作为一名党和国家培养的农机科技工作者,凡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就应尽全力去做好,而且,都是无偿地为企业服务的。
退休后,为解决农民冬季取暖的需求,又参与了生物质炉具的研发工作,并获得了发明和实用新专利。
生物质炉具的生产,既符合环保要求、又能解决农民需求,而且将农村的秸秆和废物进行综合利用,还能为农民大大地节约成本。他积极为节能减排,碳中和,充分开发利用新能源贡献力量。
他从2018年,就同中国农机院油脂研究所,策划组建了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油沙豆种植加工及装备。
他认为,目前急需国家出台扶植油莎豆绿色产发展的各项政策,例如,种植油莎豆能享受到油类作物的同等补贴,对油涉豆播种机、收获机,及加工装备,给予一些科研项目及补贴,进一步加快发展油莎豆亿万级的大产业。
五是退而不休,甘于奉献,获得专利。
近四年来,他克服各种困难,发挥专业委员的专业优势,免费为会员、为企业做好服务,组织专家学者推广、宣传、油莎豆的科普知识,推动尽快解决我国14亿人口的食用油自给,及出口、创汇、创造财富。
他申请了专利:
1.发明专利《一种供暖炉》202210275704.4;
2.实用新型《一种供暖炉》202220611620.9。
任辉,男,汉族,1945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山东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现任山东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他曾是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省级会计学科带头人,山东省数量与技术经济学会会长,山东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2003年,他加入山东省老科协,近20年来始终认真执行协会决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言献策,积极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老科技工作者服务。在积极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作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多次获得山东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特别奖。
18年来,山东省老科协按照“不另定职称系列,不降低评审标准,评出的专业技术职称不与工资和福利待遇挂钩,再聘有效”的“三不一有效”的原则,对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在农业、工程、医疗卫生、教育、经济管理五个系列评定正高级职称2842人,副高级职称3663人,共计6505人。2015年至2017年,还进行了新兴经济和社会组织科技人员职称评审的试点工作。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职称评审工作。
职称评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必须建立客观、科学、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评审制度。
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人社部《关于在部分职称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有关问题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16号)等以及山东省人社部门关于职称改革的一系列文件。
结合山东省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的实际情况,对山东省老科协原定的离退休科技人员高级职称评审的方案、规定和办法等进行修订,起草了《山东省老科协2021年人才专业技术评价暂行标准》,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和程序。
二是摸清情况,总结经验,提升评审质量和服务水平。
2019年上半年,对离退休老科技工作者高级职称的评审工作,组织了专项调研。共发出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6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2.6%。从调查的结果看,对离退休科技工作者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和比较满意)为83.6%;评审质量、公正性的满意度为90.2%;对评审专家的专业水平、政策的把握、工作的积极性和评审结果的满意度为83%;取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后96%的老科技工作者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这项工作的开展,符合国家专业技术职称管理改革的大方向,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好评和支持;也是直接为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服务,调动离退休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的积极性、创造性,搭建了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服务平台,受得了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的拥护,为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作用。
三是提出建议报告并获批。
《发掘文化资源 构建文化强省》(2007年),该报告分析了山东省文化资源的优势,找出了文化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文化强省的建议。山东省长姜大明、常务副省长王仁元、省府秘书长周齐都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重视、阅研、落实。由于领导的重视山东省文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其后几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大幅提升,如从2013年的834.4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312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提出,到2022年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6%;设立了山东省文物局;文化资源得以整合,构建文化园区。如蓬莱、长岛已合并,成立蓬莱文化园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黄河入海口文化园区等。
《尽快解决高效负载运转 保持我省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发展》(2008年),该报告在分析了山东省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因经费严重短缺而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建议。姜大明省长、王仁元常务副省长、省委刘伟副书记批示:“建议应予重视,请发改委阅处。”
由于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到2011年经过三年努力,本科生均拨款定额从2200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对高校从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全力支持,使高校的高额负债得以妥善解决。保证了山东省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期间咨政报告还有《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提高企业自主成新能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关于我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的调研报告》等报告,都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并得以落实。
四是承担研究课题。
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课题《关于财政引导资金使用的研究》(2018年)已结题,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任有法,男,汉族,195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科协副主席,现任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老科协副会长。
2016年8月,他担任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以来,始终不忘初心使命,一心扑在工作上,努力为开创老科协事业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是组织高端智库,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他组织和带领专家团队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民情民生,精准选题,深入企业、乡镇、村、社区及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
先后形成《关于富阳区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关于规范和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富阳区“四好农村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富阳区美丽河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一步加强我区公办小学学后托管工作的调研报告》等,18篇专题报告上报区领导参阅,其中14篇有区委书记、区长的重要批示,5篇编入杭州市老科协调研报告集,5篇获浙江省老科协“优秀建言献策”奖。
2017年至2021年,连续五年获浙江省老科协优秀“建言献策”组织奖。翔实、精准的调研,为党委政府和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搭建科普载体,助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他组织和协调部门参与,编撰《城市居民环保知识》《食品安全》《急救与自救》《别让骨质疏松压垮你》《美丽乡村•特色庭院》实用手册等,科普读本五类共4万本,用于科普宣传,广受民众欢迎和好评。
他利用民间资源,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在杭州富春江水电设备有限公司培育和创建了水电设备博物馆、科普馆、老科协“工业科普教育基地”;在新登镇湘溪悦家果蔬专业合作社创建了“农业科普教育基地”,适时作技术指导,帮助基地解决运作中的困难。
基地作用发挥显著,被有关部门确定为青少年科普场所和中小学生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近年来两个基地共接待学习参观人数逾2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成为了富阳区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观光旅游的一张金名片。
他助力教育事业,创建特级教师盛志军、赵力红工作室,何双安“云支教”工作室,为富阳区内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园丁和学子。为励志青少年向科学家学习,他搜集、整理了于敏、钱学森等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业绩,制成图版,在富阳城区中小学校巡展,播洒科学种子,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三是科技助企惠农为民,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他组织理事会成员和有关专家,走进杭州巨骐科技、浙江富春江通信集团、浙江富冶和鼎铜业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主动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解决难题,助力企业发展。
他组织开展每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周”“全国科普日”“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和科技“三下乡”、科普“五进”活动,组建“银骥助力”科技服务志愿团,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把科学技术和科普知识送入千家万户,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应急科普显成效,助力抗疫有作为显担当。
为减轻大众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造成的心理压力和恐慌,提高科学防疫意识和能力,他组织和会同区内21家单位,开展“防疫千万家,事关你我他”防疫知识竞赛,200条防疫科普知识传播达20万次,参与人数5.7万人次,应急科普成效显著。
疫情期间,他积极参与村社值守,对过往人员进行测温登记,在社区开展防疫宣传,处处为社会提供正能量。
五是制定完善制度,努力建设老科技工作者之家。
他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富阳区老科协章程》,起草并参与制定了《富阳区老科协会长办公会议制度》《富阳区老科协理事会会议制度》《富阳区老科协理事会学习制度》《富阳区老科协财务管理办法》《富阳区老科协调研课题表彰奖励办法》等5项管理制度,使协会运作有章可循,有效地促进了协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他关心关爱会员,有会员生病住院都及时上门慰问。
他组织和带领全体会员,参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祥地——安吉余村,及淳安下姜村,安吉天荒坪电站,福建古田会议会址等,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参观浙江省科技馆和浙江省自然博物馆,丰富会员生活,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
七是理想信念坚定,乐于奉献结硕果。
他善于学习,提升理念,积累经验。先后于2017、2018、2019年参加全国省会城市老科协工作经验交流与研讨会,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老科协2018、2019年工作交流与研讨会,作经验交流研讨并编入论文集。
2018年12月全国老科协科普工作论坛,他撰写的《论老科协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被中国老科协编入论文集。
他辛勤的耕耘,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富阳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富阳区老科协两次被区委老干部局评为全区“最美老干部团队”,他两次被评为全区“最美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