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表彰奖励

【老科协奖】2021年度中国老科协奖—李国瑞、李宝娟、李章大

发布时间:2021-10-28 点击量:3749

李国瑞,男,汉族,1939年1月出生,民革成员,高级农艺师。曾任贵州省安顺市科协副主席。

他长期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对农村、农民有深厚的感情。自参加老科协以来,初心不改,在老科协领导的支持下,发挥所长,在有生之年为农村发展、为农民脱贫致富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示范推广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指导无公害绿色果蔬的生产,推行病虫草的物理防治技术、施用有机肥、少施化肥和农药、生产绿色农产品。提出大黑土村实施循环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道路。与市农科院专家吴家丽共同撰写出《大黑土村循环生态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和《大黑土村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规程》。2016年争取到市农委给予的4万元和5吨有机复合肥的支持,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示范推广有机优质水稻种植。在2017年成功种植红米的基础上,2018年示范种植20亩经济价值高的香米、黑糯、红米;2019年示范种植特浓香黑糯米、日本越光、玉针香等优质稻30亩;2020年3月,亲自到农科院落实红米稻种送到大黑村,2020年推广种植面积百亩以上。

助力大黑村产业结构调整。根据老科协领导安排,2018年撰写了上万字的《安顺市木本油料—薄壳山核桃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代可行性报告)》,市林业局等部门领导通过调研和座谈,同意开展薄壳山核桃引种试验及示范推广工作。2018年薄壳山核桃引种试验项目在刘官乡大黑村落地,他组建薄壳山核桃引种试验项目课题组并任组长,到南京对山核桃进行考察和购苗,2019年平整试种土地50亩,引进薄壳山核桃新品树苗500多棵,对承担研究任务的市林科所提出了加强山核桃研究的十二个课题和研究方向,现山核桃树长势良好。

开展农村技术培训。为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生产技术,他多次到宁谷镇、顺和村、大院村、琼堡种养场等地,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果蔬的栽培和管理,实地开展蔬菜种植培训和授课,并撰写适合农民实际操作的《蔬菜无公害生产》1.4万字的技术培训资料,并亲自授课。

李宝娟,女,满族,193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职工医院心内科主任。

她是一位心内科专家,事业心很强,治学严谨,工作兢兢业业,医学技术高超,服务态度亲和,深受患者的喜爱和好评。退休后24年来一直坚持发挥余热,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

退休后在科学城医院内科门诊返聘工作15年,主要负责病房查房和每周2次的专家门诊工作。和在职时一样,她依然每天坚持提前半小时上班,到病房了解新入院患者和危重患者的情况,查看新入院患者病例,然后再带着病房的医生们进行上午查房工作。查房中注重观察和发现患者新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诊疗措施。查房中还善于结合患者的病情对下级医生进行教学指导,结合病例为下级医生讲解某些疾病的新进展。每周2次的专家门诊工作更是她最忙的时候,从开诊后一直要看到中午。对一些新药、特别用药,她还亲自到药费房去详细了解每种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她虽然已经是医院心内科的老专家,但她一直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坚持学习医学新知识,关注国内、国际医学新理念、新疗法和新进展,用实际行动为年轻医生做学习的表率。支持科室开展新业务,甘为年轻医生作人梯。积极推动科室CCU病房的建设和心内科介入业务的开展,为年轻人打气,给年轻人撑腰。在她的带动下,心内科业务得到了持续发展。

中物院老科协与医院老科协连续10年到梓潼老区几个乡镇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她次次不落,而且是诊治病人数量最多的医生。义诊现场,她总是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为每一位病人检查、解答、开方、叮嘱注意事项。2021年,她还为群众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专题讲座,提升大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和自我防控意识。义诊活动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义诊当天梓潼县电视台头条新闻播出了当天义诊的全过程。

近6年,她积极参与医院老科协和中物院老科协的各项工作,并做出了突出贡献。医院老科协每年承担1-2个研究课题,她主动帮助课题负责人审稿和核对数据,对课题的真实性、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估和核实,对每一篇论文的不妥之处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她积极参加中物院老科协委托的医学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在职称评审中,她仔细查看每一份资料,核对每一个信息,客观、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既考虑个人需求,又坚持原则,答辩后严肃认真书写每一份评审意见。

疫情发生后,她主动学习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新知识,更新自己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在社区,她作为义工参加社区体温监测、入户调查和防疫宣传等抗疫工作,指导居民合理进行家庭消毒和指导社区进行环境消毒,为社区提供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宣传资料,为社区老人上门服务,主动承担疫情时期的家庭医生工作。

坚守在科研所老点工作的科研生产人员需要具备医学防控知识的医务人员,由于在职医生抽调到武汉以后人员比较紧张,她主动请缨到老点去为科研生产人员做医疗保障服务。她先后在几个老点工作区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讲座,指导老点的环境消毒。

她不仅是医院老科协会员的优秀代表,也是中物院老科技工作者坚持发挥专业特长为患者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今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突出表现,更是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她荣获中物院老科协2019年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先进个人奖。

李章大,男,汉族,193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尾矿利用技术中心主任。

他60多年献身矿产地质科技研究,曾建立我国第一个尾矿利用技术中心,主持和参加14个矿种、50多个矿山尾矿采样试验研制,率先提出矿山尾矿可作为复合矿物资源加以整体开发利用。30年尾矿试验研究成果纳入工信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金属尾矿综合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年)》和机械科学研究院《废弃物资源利用科技产业工程研究与数据库建立》(尾矿整体开发利用专题1997年)。他提出的《尾矿处置、管理及资源化示范工程》被国家计委、科委《中国21世纪议程》列为第一批优先项目。2000年完成科技部《尾矿微晶玻璃生产工艺研究》“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在国际上首先发现钨矿尾矿、铁矿尾矿微晶玻璃(获国家发明专利)具有形状记忆效应。他筛选一批代表性矿山进行其尾矿特征及利用方向研究已成为示范点。

《首钢迁安铁矿尾矿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报告》成果,开创了我国第一个无废料绿色矿山的先河,并获得2000年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在北京主办的“亚太地区固体废弃物利用培训班”17国学员(官员)现场考察后公认。从尾矿回收铁精粉粗粒尾矿作建筑用砂、细粒用作水泥、片麻岩类废石作高速铁路道渣,尾矿研发产品均符合行业技术标准。

《江西德兴铜矿尾矿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报告》成果,查明尾矿为绢云母质陶瓷材料,其中的天然金红石矿物储量大于我国已探明储量(粒度细是含钛纳米资源)。已成功研制出日用—工艺陶瓷,无釉外墙砖、锦砖、水泥,并可解决紧邻景德镇瓷都的资源枯竭难题,实现产业转型。

2000年-2005年,他对辽宁省葫芦岛市杨家杖子钼矿进行调研,利用钼矿尾矿研制建材、水泥及微晶玻璃成功。2006年上报《以杨家杖子钼矿为示范,开发利用尾矿及找矿,复兴危机矿山资源基地》建议,受到国务院领导及辽宁省高度重视,批示“试点成功后推广应用至全国的老矿山资源基地”。

2015年,老科协国土资源分会专题组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尾矿及含钾页岩综合利用研究报告》科技成果鉴定评审。总结与宣化正朴铁业公司合作经验,完成《整体开发宣龙式难选铁矿及开拓尾矿农用优化整治土地实践调研报告》,形成非磁性铁矿石与磁性富铁矿粉复合球团矿炼铁及热渣无机微晶材料工业化生产技术创新,并可降低可采矿石品位;查清含钾页岩围岩的钾资源特征,促成以往“不溶性钾肥”成为复合农肥改土造田,可同步形成矿山资源整体利用及生态环境治理、金属矿与非金属矿利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新农村以及养老产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创新型实验基地。2012年《含钾页岩复混有机肥研发》已列入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

退休前后共发表论文60多篇,专著6件,建言献策20多份。他还将老科协分会科普活动引进所在居民社区,与社区共同创办基层党建及老年文化沙龙活动,受到街道与社区的表彰。他2013年被社区党支部评为优秀党员;2018年及2020年被社区党总支评为党建主题沙龙突出贡献者。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