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协奖】先进集体奖—中山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协会
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中山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协会在校党委的领导和离退休工作处的指导及老同志的支持下,其工作一直未间断,并取得较好成绩,现综述如下:
一、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11月24日上午,协会召开常务理事会,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气氛热烈,大家踊跃发言,一致认为: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通过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并表示要继续围绕中心R、结合实际及老同志的特点,找准发力点,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做好“五进”工作。11月27日上午还组织部分老同志参加省老科协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会。
二、发倡议献爱心共同抗疫。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协助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协会于2月5日发出防控疫情倡议,2月6日又与学校老教授协会一起发出防疫抗疫创作正能量诗词歌赋的联合倡议书。全校老同志积极支持、配合,据不完全统计,老同志们创作出77首诗词和35幅画作,协会通过校离退休工作处的网络、微信进行推送。不少老同志就防治新冠肺炎向单位积极建言献策,如公共卫生学院宋宏教授高度关注一线抗疫工作,他针对新冠肺炎的“炎症风暴”在临床的治疗提出建议,为新冠肺炎的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防疫期间,很多老同志通过离退休工作处、各二级单位及校友会或社会团体等渠道进行爱心捐款。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呼吸内科返聘专家周一平,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毫不犹豫地答应担任“不明原因肺炎”留观病区负责人。老同志的这种敢于担当、不怕困难的精神,充分彰显了他们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心。
三、积极支持学校的有关工作。积极参与学校支援西部高校银龄计划行动,按教育部要求,中山大学对口支援云南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先后派出退休教师化学学院马林教授、公共卫生学院马静教授、产业集团陈盛荣博士、药学院杜军教授、中山医学院赵国强教授2批共5人对口支援;生命科学院罗达教授、产业集团的陈盛荣博士与中山医学院援派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的傣医药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委员的刘兴漠主任和继任的谭红梅教授还共同筹划了傣医药学院-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山大学的三方合作项目;罗达教授还参与省农业农村厅调研数字农业经济情况及参与组织系列的研讨会、论坛和展览。
疫情期间,一批承担中山大学及中大新华学院教学和教学督导工作的老教授,潘敬运、罗蔚茵、陈增保、郭廖南、徐文俊、陈俊合等一直坚守岗位,无论是教学、网上教学的检查,还是部分毕业学生回校学习的督导,都尽职尽责,从不懈怠。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尹松梅、梁碧玲、黄绍良、吕永添等教授坚持出门诊或到病房临床医疗一线。他们有的还担任医院2020年中青年教师授课大赛评委,有的担任广东省2020年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病例”大赛总裁判,还到珠海中大五院指导教学工作。
四、积极参与科技开发和咨询,为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智力支持。庞义教授退休后一直担任国家龙头企业——广东海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惠州)首席科学家,在惠州建立了有机农业联合实验室,任期结束后又被聘为广东海纳农业研究院专家,指导水稻基地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还与一些单位合作,开展全谷物食品深加工研究,有两个产品即将进入中试,他今年9月被聘为广东省人体微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专家,参与人体肠道有益微生物菌群的研究利用。响应学校号召,于6月22日向离退休教职工发出开展2020年“广东扶贫济困日”和“救助贫困母亲活动日”捐款活动的倡议书,不少老同志踊跃回原单位或直接向贫困地区捐款。
五、积极完成省老科协的工作。协会响应省老科协的号召,鼓励退休教职工申报广东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的科研项目,陈盛荣博士申报了《博罗品牌柑桔产学研基地建设》《创新学概论》两个项目。其中,《创新学概论》得到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资助,将在2021年第二季度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完成省老科协组织建设课题暨中国科协本年度第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填写和省老科协组织状况调查统计表填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