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表彰奖励

【聚焦·中国老科协奖】2022年度中国老科协奖—衣珩、江昌俊、许正航

发布时间:2022-08-22 点击量:1938

衣珩,女,汉族,197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会计师。现任上海市老科协常务副秘书长。

她自2017年加入协会以来,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2019年从部队科技工作岗位转业进入协会秘书处,担任常务副秘书长以来,积极配合秘书长工作,全面负责秘书处及办公室工作,认真组织好协会上传下达、内外联络工作,协调好各职能委、专业委和团体会员单位各项工作,处理好秘书处及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负责协会工作的总体统筹安排、决策咨询、科普活动、女委会工作和协会的宣传推广、智慧养老等工作。

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能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性开展工作。按照协会的总体要求,主动把各项工作融入到协会工作整体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协会八个平台,在积极推动“决策咨询、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推动科技为民服务”四项任务的贯彻落实方面成绩突出。

一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面对防疫物资紧缺情况,她想方设法购买,捐赠给志愿者价值1万多元的护目镜。

在今年3月上海遭遇的疫情倒春寒期间,认真学习、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弘扬老科协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识大体,顾大局,主动请缨,带着刚上大学的儿子一起,两次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她在所住小区担任志愿者,连续勤劳工作50多小时,彰显了老科协会员的责任与担当。

二是创新渠道畅通协会与会员的联系。

为进一步增强协会的政治引领,强化落实“四项基本任务”提供基本保障。她针对协会老科技工作者网上操作的需求和能力不足的矛盾,积极协调通过网站、公众号、线上电子报刊、网上论坛和线下会讯等功能开发,以多种形式建立协会、专业委和会员间的信息通道。

积极协调电子委和电力委以线上和线下的形式,为会员提供政策指导、动态信息、智能培训以及协会主要职能的业务指导,有效畅通了渠道,提高了效率,创新了方法,密切了协作。

三是推动协会精品科普活动贡献大。

科普工作是老科协的重要职责,也是老科协的看家本领。为开创科普新平台、新样式、新做法,化整为零,小规模、多渠道推动科普工作健康发展,她积极推动协会以科普委为主,包括各专委会在内的各单位,根据实际专业特点和情况,及时选择新主题,连续推出急需的人工智能、智能手机、医疗卫生、生命健康、科学保健、前沿技术、大众心理、家庭教育、预防诈骗、老年人权益保护等科普内容,形成科普新目录(包括青少年科普、专业科普(高端)、社会科普)。

四是积极谋划并参与科技咨询服务。

进入协会以来,她积极参与了“与联合国共建一带一路——共建路径与服务创新”“关于建立科技保险体系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研究”中国某五百强企业十四五规划项目。

有关“上海市社区老科协试点建设路径规划项目”“三明市沙县区科技咨询服务”等项目的策划,参与撰写了“建设海南国际产权交易所集团组建方案”的编制说明,“海南产权交易所十四五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海南产权交易所集团设计了“一年强基础、三年拓功能、上市新发展”的战略路径。

她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积极推进项目贯彻落实,推动老科协决策咨询工作新突破、新提升、新发展。

五是推动文宣委等工作出现新气象。

2020年9月15—16日,她代表协会应邀参加由世界妇女组织主办、上海联合国研究会承办、上海老科协协办、主会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会大厦的“庆祝《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25周年庆典”活动,并代表上海市老科协女委会做大会发言,收视率达到了53.6万人。

她成功策划组织举办了“声情并茂颂百年”演讲诗歌朗诵会、“百花齐放庆百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作品展,其中部分作品入选中国老科协,并参加了中国老科协网上展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初心不忘 颂党恩 砥砺前行新征程'”敬老节大会。

积极发挥协会《会讯》《网站》《公众号》等宣传阵地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多篇稿件先后在主流媒体《学习强国》《新华网》《环球时报》英文版《中宏网》《科技日报》等网站,在中国科协、中国老科协、上海市科协、上海市关工委、上海市老干局、福建省科协等公众号刊载。宣传稿件数量、质量上进步明显,媒体刊登率、转载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江昌俊,男,汉族,195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曾任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院长,现任安徽农业大学老科协副会长。

一是致力于发掘和保护我国茶树资源。

他历经6年对陕西省和河南省茶树地方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和研究,为发掘和保护我国茶树资源提供了宝贵资料,工作中通过传帮带培养出一批青年科研人员。

他从中选育出一批制作“陕南绿茶”和“信阳毛尖”新品系,其中2—3个优良品系有望近几年登记为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他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0篇。

他为云南农业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安康学院等高校师生讲授《茶树育种学》《茶树栽培学》示范课程9次。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规划教材1部,课件1套。每年为全国各茶区茶企、茶农、地方政府管理和技术人员现场培训4—5次,培养出了一批基层农技人员。

在河南省和陕西省新建的省级茶叶重点实验室,以及信阳师范学院、安康学院新办的茶学专业建设工作中,他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青年教师科研、教学和技术服务水平。

他指导青年科研人员、科技特派员,与茶企一对一地进行技术帮扶。向地方政府和茶企建言献策,在茶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

二是传帮带培养青年人才、为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2008年至今,他被聘为六安市科技专家大院首席专家,首次在安徽大别山区试种‘安吉白茶’优异品种取得成功,目前‘安吉白茶’在大别山区推广面积达几千亩,连续多年获优秀首席专家称号。

2018—2020年,他被聘为安徽省岳西茶产业科技提升专家特派员专家组长,为名优茶“岳西翠兰”品质提升培养基层农技人员,在山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至今,他受聘为安康学院学科首席专家。安康学院茶学专业是新办专业,工作中发挥老科教工作者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上得到快速成长。

2018年至今,聘为陕西省茶叶重点实验室室委会成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带头人。该实验室是陕西省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工作中积极培养青年科研队伍,使实验室科研水平,尤其在陕西茶树地方资源发掘、新品种选育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1年至今,聘为安康市茶产业创新联盟顾问兼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2年陕西省科技厅聘为“陕西省秦创源科学家”,为服务“三农”、服务企业、富硒茶新产品研发和夏秋茶综合利用,培养基层农技人才,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0年,聘为贵州省国品黔茶研究院首席专家,为贵州古茶树资源研究、生态茶园建设培养基层技术人才。

他退休后,被聘为信阳师范学院茶学研究院院长、河南省茶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带头人。信阳师范学院茶学专业是新办专业,实验室为河南省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工作中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传帮带作用,使实验室科研成果,尤其在地方资源发掘、新品种选育上成效显著,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科技服务水平快速成长。

三是退休后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和教材。

1. 三区论文,Biologia Plantarum,2019;

2. 三区论文,Scientia Horticulturae,2020;

3. 三区论文,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9;

4. 一区论文,Food Chemistry,2019;

5. 专著《陕西茶树地方种质资源图集》,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

6. 专著《河南茶树地方种质资源图集》,科学出版社,2020年12月;

7. 专著《茶资源与育种》;

8. 规划教材《茶树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年;

9. 教学课件《茶树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年;将626张ppt课件提供给全国各高校《茶树育种学》一线教学老师,为疫情期间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提供线上教学资源;

10.24节气茶园茶事台历,创新科普方式,将茶叶生产技术融合到24节气台历中;

11. 茶树新品种‘茶农98’,登记编号:GPD茶树(2019)340002,农业农村部,2019年;

12. 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茶树高抗新品种培育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河南省人民政府,2022年;

13. 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茶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河南省教育厅,2022年。

许正航,男,汉族,195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经济管理师。曾任安徽省凤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安徽省凤阳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

他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经济管理系,退休后担任老科协会长以来,团结带领广大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积极作为,发挥优势特长,在决策咨询、科学普及、推动科技为民服务等方面发光发热,为推动安徽省凤阳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化解干群矛盾,为政府排忧解难。

2021年,南玻集团进入凤阳风临产业园,需征地2000亩,涉及360多个拆迁户,引起部分群众赴市、省、京上访。

为此,他主动了解情况,与上访群众交换意见,深入交谈,对重点户上门做思想工作。由于他曾经担任过当地的区委书记,群众基础较好,于是很快就化解了矛盾,使得拆迁征地工作顺利进行。

几年来,经由他化解微小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凤阳县城区8号拆迁地等产生的矛盾18起,尽其所能地为县政府排忧解难。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提升老科协服务能力。

几年来,他带领老科协一班人,加强老科协人才资源建设,力争把身体好、专业水平高、事业心强、热爱科技事业的老科技工作者最大限度地吸收到组织中来,为安徽省凤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他们的经验、才智和力量;畅通会员充分发挥作用的渠道,使每一位老科技工作者都能“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加强内部管理,在协会章程的统领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履行党支部职责,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以党建促进会建。

三是开展多项调查研究,服务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

五年来,他从现实需要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与老科协一班人共同商定了近20个调研课题,写出了近40篇调研报告和论文。

四是组织编纂出版《凤阳花鼓全书》。

凤阳花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进一步全面、系统地追述凤阳花鼓的起源、演变全过程,他与县老科协一班人组织国家、省、市、县级专家学者,编著《凤阳花鼓全书》。

该书从历史、地域、民俗角度,从戏曲、音乐、舞蹈、文学、绘画等领域,对流传在海内外与凤阳花鼓这一民间艺术项目相关的资料进行全面、完整、系统的收集、整理、记录,提出的学术观念出新,编纂的角度出新,是迄今为止,全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出版的首部巨作,是凤阳2800多年历史上一项宏大的文化工程,它填补了我国有史以来凤阳花鼓无完整详实文字、音像记载的空白。

五是加强科学普及,服务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首先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他牵头,协调带领县科技、教育等部门在全县乡村学校开展“智爱妈妈行动”、“农村少儿爱科学”活动年均6场,五年来,有3万余人(次)师生和学生家长收益。

助力校园科普馆建设。按照中国老科协的部署,县老科协牵头协调县相关单位在东华路小学筹建凤阳县教育科学科普馆(和县应急局地震科普馆一并建设)。

期间,他跑省财政厅、市科协,求得经费支持;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考察,求取建馆“真经”。2019年起,校园科普馆建设工程正式启动。目前,该馆正在内部装修。

六是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他带领安徽省凤阳县老科协充分发挥科技和组织优势,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现实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水平为主要内容,动员和组织老科技工作者重点助力产业扶贫、健康扶贫,为安徽省凤阳县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老科协的智慧和力量。

他任会长的五年里,老科协开展各类培训及技术推广42期,收益农民逾4000人次;组织资深医护人员两百余人次,赴全县各乡镇、社区及部分乡镇敬老院开展医疗义诊、健康检查28次,发放健康科普“明白纸”万余份,现场受众达1.2万人次。

举办健康科普讲座、新冠疫情医护人员岗前培训以及流行病、艾滋病、高血压、糖尿病、结核防治知识培训17期;建立了三个科技普示范基地,即凤阳县枣巷镇观音堂村“新品种大棚绿色栽培技术”、府城镇圩山村和大王府村“艾草种植”、府城镇圩山村“无人驾驶耕作拖拉机”科普示范基地。目前,这些基地收益显著。

七是园会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他在安徽省凤阳市老科协的指导下,带领县老科协与凤阳宁国现代产业园达成合作意向,在园区成立“科技创新协作基地”,为企业开展科技咨询、项目培育所需要的县级以上相关行政审批手续,负责协调园区企业创造良好和谐的服务环境。

合作协议达成后,市、县老科协成立了工作小组,进驻园区开展工作。他首先调查研究,明确工作思路。其次编纂出版园区企业成就与展望专辑。第三申报专利。自园会合作以来,共为21个企业申报各类专利206项。

八是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为会员做好服务。

在他带领下,县老科协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都举办“老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年初召开年会,春节举办“新春座谈会”等。

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老科技工作者的文化生活,也增进了老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友谊,同时,也激励了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奉献的热情,增强了老科协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老科协已成为老科技工作者们积极参与、快乐活动的精神家园。

九是发表的论文、专著、建言献策。

他直接参与调研、撰写的论文——《一个迎着朝阳成长的农业经营组织》,在安徽省老科协2018年科学论坛上发表,并荣获一等奖;

调研报告——《凤阳水利事业发展的坚实步伐》,在安徽省老科协2018年科学论坛上发表,并荣获三等奖;

他参与编纂出版的《凤阳花鼓全书》,2019年荣获安徽省人民政府表彰的社科类一等奖。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