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协奖】2021年度中国老科协奖—阿娜尔汗·阿斯卡尔、陈亮、陈超
阿娜尔汗·阿斯卡尔,女,哈萨克族,196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科技局党支部书记、副局长,现任新疆伊宁县手工艺品协会党支部书记、新疆伊宁县老科协会长。
工作30多年来,她始终爱岗敬业,坚守为民服务第一线,普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积极传播科技的种子,点燃希望的火苗,自觉把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作为神圣使命,耐心细致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与时俱进,向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变,很多受宗教极端思想感染的群众迷途知返,重获新生。因为有大爱在心,她退休不褪本色,退休不退使命,把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引领群众发家致富作为自己的份内之责、当务之急,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拓宽致富路径,引领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美好的生活。
2008年,她从最初改造县供销社3间旧车库,并以150元的价格从旧货市场购进1台二手缝纫机起家,从手工艺品入手,一个人既当工人、又跑销售,既搞研发、又做培训,一干就是10年。10年间,从自己一人单打独斗,到如今汇集各乡镇、各民族160多人的手工艺人,她的3间旧车库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3家合作社,很多群众都通过从事刺绣等手工艺脱贫致富。发展不忘初心,她在发展刺绣工艺品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接班人,只要是热爱刺绣、喜欢刺绣的各族群众,她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免费提供各类材料,一针一线手把手地教,在她的言传身教和悉心指导下,很多徒弟都开办了自己的手工作坊和工作间。随着年龄的增长,2013年将亲手发展起来的“伊宁县西域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伊宁县海盈民族特需绣品有限公司”“伊宁县手工艺品协会”3个实体作坊相关资产、法人产权等一并无偿转让他人,并免费给予技术指导。在她的帮助下,20多名随她早期创业人员都开办了自己的公司,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2013年以来,她的事业重心转向了面向各族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政策。她结合当前群众的科学文化需求和社会发展变化趋势,利用自己群众基础牢、政策掌握好,同时懂维、汉、哈三种语言的优势,主动深入全县各乡镇、各村队开展面对面宣讲,从手工艺品制作、合作经济的发展、就业创业技能,到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系列惠民便民举措、国家法律法规等,结合身边的案例、具体的事例,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讲,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群众,产生思想共鸣,提升科学观念,树牢法治思维,增强感恩意识,更加自觉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在2013年至2019年期间,她在县内外宣讲37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65000余人次。在宣讲实践中,她还结合所感所悟,创作出小品《一家三代合作社人》,小型舞台剧《拜石墩之歌》、《西域往事》等,深受各族群众好评。
疫情防控是全社会的责任,基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也不甘落后,在她带领下,伊宁县老科协走街串巷,向该县“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居民小区、机关单位、交通检查站等12个点位发放科普宣传资料3000余份。同时,会同县手工艺品协会党支部线上线下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80岁的哈萨克族老人肯杰别克・阿合夏受到感染启发,创作了阿肯弹唱曲目《团结起来防疫情》,号召各族群众要掌握防疫知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抗击疫情。她还发动县老科协会员,通过个人朋友圈等微信平台将该弹唱视频广泛宣传转发,提振了群众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在各族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下,2020年伊犁州疫情防控应急科普宣传工作被中国科协、自治区科协官网和相关媒体予以肯定和报道。
她连续12年举办“非遗”纪念日活动,2010年考取国家级创业培训师;2011年评为州级“民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创办的伊宁县手工艺品协会党支部荣获自治区级“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年获自治区基层优秀宣讲员选拔赛二等奖;2018年获全国优秀基层理论宣讲员称号;2019年协会党支部获县级新兴组织“党建示范点”;2020年获年度州老干部先进个人;2020年荣获新疆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 ;2020年荣获第六届自治区科普奖。
陈亮,男,汉族,1949年12月出生,无党派,农艺师。曾任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农心农业科技示范园园长,现任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老科协副会长。
他热爱农业科学事业。闽侯县荆溪镇靠近福州大专院校,专家、教授多,具有开展农业科学事业的独特优势,他变卖家产购买一座占地面积约为992平方米的闲置厂房,添置了一些开展农业科研的相关仪器设备(建起了组培室、快繁试验室、物理生物病虫害防治试验室),承租17亩土地作为中试基地,开始从事农业科研工作至今。
他广泛联系农业科技专家,订阅多种农业信息报刊,从新品种、新技术信息源中筛选出适宜本地栽种的品种。例如,他引种栽培了温棚芽菜、台湾地瓜叶菜、蒜黄等十多个品种。其中的金丝瓜果是果蔬中的佳品;被誉为“生命之火”和“抗癌之王”人参果,已成为福州超市中的畅销品。经他亲手引进的新品种已有农心长寿菜、粉丝瓜、澳洲人参果、辣木树、四季冰糖龙眼、嘉宝果、台湾甜蜜桃、台湾李枝嫁接桃树结果、金线莲等。
二十余年他自主开发八个科研项目,如矮化冰糖春节龙眼、日本马齿苋引种及微量元素添加技术、植物物理和生物工厂化培育技术等。由于专心农业科研,先后得到有关专家的支持,取得许多成果并获省、市、县相关荣誉,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成为当地引种推广农产品新品种的带头人。
在专家的指导下,他在示范园里繁育新品种种苗,以低价出售,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发展生产。他还编写栽培技术资料,广为散发,指导村民科学种植。近年来在县镇相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下,他的示范园又示范种植了红香蕉、库拉索芦荟等十几个名优新品种,并育苗10种,为农业科普、助力乡村振兴发光发热。
退休后发表的主要论文、专著、建言献策及获奖情况如下:
(1)“闽侯老科协示范基地三则”发表在福州老科协2019第三期;
(2)“闽侯老科协工作的一朵奇葩---建言献策”发表在福州老科协2020第四期;
(3)“不忘初心‘农心’不改”发表在福州老科协2020第二期;
(4)获2020年12月福建老科协先进工作者协会奖;
(5)闽侯县“先进科技示范户”;
(6)福州市“全市农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7)福州市“十佳农民科技示范户”;
(8)福建省“星火计划先进个人”;
(9)闽侯县“全县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10)福州“星火计划示范基地”;
(11)闽侯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12)闽侯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基地”;
(13)闽侯县“2004年度全县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陈超,男,汉族,194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讲师。曾任北京市延庆县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副处调研员,北京市延庆区老教育工作者协会会长。
他热爱学习,勤于学习。摄影、诗联作品多次在全国和北京市比赛中获奖。个人独立完成《延庆地区歇后语》、《延庆旅游》、《延庆方言》、《流韵壮妫川——一千五百年来咏延庆诗词精选》、《延庆区历届征诗征联作品集》。与人合作编辑《八达岭内外实用对联精选》、《延庆新诗联》、《延庆诗联选》、《延庆诗词》、《咏延庆诗词选》、《京西北第一镇——张山营》、《京华联韵》、《走进大庄科》等。所创作的延庆方言资料,被收入市方志办《京郊方言》中,制成音像材料收集在《京网》网站“京郊方言采访录”中。每年创作诗词楹联近百首(副)。有些作品被全国、北京市多家单位、报纸书刊选用,有的还做成碑刻。为了歌颂延庆,创作了5首歌词,请作曲家谱曲。
退休之后,为了更好地宣传延庆,经过认真积累,出版了《延庆旅游》一书。2007年担任县老教育工作者协会会长职务后,组织了老教工民乐队、合唱队,自创歌词,请名家谱曲,丰富了老教工退休后的文化生活,多次参加延庆和北京市演出,受到群众的好评。此外,还应县有关单位和乡镇邀请,帮助策划、编写文字材料。例如,为会展广场(奥运广场)写碑记,为八达岭滚田沟停车场外、广积屯村、东曹营村的牌楼编写对联;主编《京西北第一镇——张山营》、《走进大庄科》等,参与编写《永宁镇志》;组织为九眼楼、野鸭湖、四海镇、小丰营村、百峡山庄和王敬东摄影作品等创作大量诗词楹联作品,有力地宣传了延庆。
他担任北京楹联学会副会长,延庆诗词学会、楹联学会副会长,积极参加、组织各学会的活动,配合国家的中心工作,力争使活动丰富多彩。参加市县乃至全国的征文、征诗、征联、摄影活动等,包括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迎奥运征联、为奥运冠军撰联等。从2003年开始,他参与组织延庆县在全国的征诗征联活动,把延庆推向全国,提升了延庆的影响力。2008年,中国楹联学会在人大会堂召开表彰会,延庆县被授予“普及楹联知识先进县”。几年来,编辑《延庆诗联》五十余期。在与各有关学会其他领导的共同努力下,提升了这些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了提高延庆整体诗词楹联创作水平,多次组织楹联创作,组织会员到基层采风,为农村、企事业单位撰联,丰富了单位文化内涵。他积极发现培养人才,热心辅导作者,以提高延庆地区的创作水平,注重培养和发现新人,特别注意在农民、青年中发展会员。现延庆诗词、楹联学会已从刚成立时的二三十人发展到近百人。他多次担任征联的评委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较好地完成了任务。2003年,他被延庆县委宣传部、延庆县人事局、延庆县文联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延庆县至今仅有两人获此殊荣。
他深入基层普及科技文化知识,几年来,为基层宣讲学习“两山”理念、加快延庆的生态环境建设、“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汉语言北方语言演变的活化石——延庆方言”等课程30余次。编辑设计了延庆科普图片展,推动科技下乡,为包村单位编写新春联,为农村发展提供咨询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