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表彰奖励

【聚焦·中国老科协奖】2021年度中国老科协奖—姜必堂、洪利兴、洛热

发布时间:2021-12-31 点击量:2203

姜必堂,男,汉族,194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福建省邵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福建省邵武市老科协常务副会长,现任福建省邵武市老科协顾问。

他自2016年担任福建省邵武市老科协常务副会长以来,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处处以身作则,坚持“坐班制”,主持好老科协日常事务;深入一线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带队开展“三下乡”科普活动,将科技送到农户家门口;亲力亲为,组织协调精准扶贫与科技培训,获广大干群一致好评。他于2020年12月荣获福建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

一是抓好科普宣传、建言献策两条主线。5年来,他始终把科普宣传作为重点工作落实做细。一方面利用科普宣传(周)日,主动融入邵武市科协在城区开展的科普大排档活动,与老年大学联合举办“欢乐庆”、“激情诵”等老科技工作者日联欢活动。利用全市乡村墟日,组织农科团成员与科技顾问开展科技咨询与田间指导,免费发放科普资料及新农药。另一方面,组织在邵武四中、实验小学、昭阳小学等3所学校建立科普示范基地。将南武夷药博园、绿农食用菌、清源生态农业园打造成为科技培训产业园,不定期举行科技知识培训咨询、实训等。

深入开展种植、养殖、加工等专题专项调研,与种植大户、专业户、科技示范标兵等乡村能人面对面交谈,亲自撰写各类调研文章、工作经验、信息、建议数10篇,为邵武经济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二是发挥农科团、各分会作用。不断调整充实农科团成员,将年纪偏大、工作信心不足、长期在外地生活的成员予以劝退,把刚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农、林领域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科技骨干吸纳入团,确保农科团成员的工作能量与活力不减。与此同时,还选聘20名在职技术骨干作为农科团顾问,组建11名拔尖人才的“科普报告团”,在8个农业优势较强的乡镇成立农科团,促进全市科技服务网络大力发展。

充分发挥各分会的作用。他着手在城乡组建11个分会,配强分会长、秘书长和分会成员,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各分会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5年来,为15个行政村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百万元,为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作出努力。各乡镇分会立足本地,举办科技培训,与农户实行面对面指导。

三是创新科技培训形式,发挥示范基地作用。5年来,他积极协调引导农业、林业、医院、扶贫办等多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基本做到每月1期。培育乡村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达5000余人(次)。培训类型主要有:养蜂技术、百香果病虫防控、畜牧疫情防控、水产新品种养殖,还有家庭农场主培训、巾帼致富带头人、贫困农户创业等。

在发挥示范基地作用,助推产业发展方面,他十分注重种、养、加示范引领作用。采取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措施,对产业优、前景好、效益佳、致富快的16项种植、养殖、加工的产业主授予铜牌,协调主管部门给予资金补助,促使他们传经送宝,样板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做大做强。

四是采取两种扶贫方式,助推乡村振兴。他深入省、地、市贫困村反复调查摸底,在隔应、大乾、庄坛等6个贫困村设立科技扶贫讲习所,协调扶贫办补助资金各2万元,同时帮助制订6条管理办法。在朱源、铁罗等5个贫困村设“健康扶贫义诊所”,用同样的方式完善医疗器材,设立贫困户义诊室。选择市区3所医院联系开展医疗义诊、咨询等活动。

实施产业扶贫。他不辞辛苦,上下奔波,积极配合南平市有关部门开展养蜂扶贫建档立卡,通过举办专项培训,为贫困养蜂户购置蜂衣、摇蜜机。帮助养殖大户协调资金,创办养蜂体验馆,由养殖能手传授技术,手把手指导,带动全市113家贫困户养蜂脱贫,户均增收2000-5000元。

洪利兴,男,汉族,1955年12出生,民进会员,研究员。曾任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现任浙江省林业厅老科协种苗花卉专委会副会长。

2015年12月退休后,他担任浙江省林业厅老科协种苗花卉专委会副会长,以饱满热情继续投身林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技术指导和推广项目6项,主持规划设计4项,讲座培训6场次1000余人,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技术咨询和问题调研等活动,大力推进林下经济、绿色矿山、文旅融合发展,增加效益2亿多元,评阅论文500余篇,发表论文9篇,出版专著1部,发明专利5项,建言献策3项,取得科技奖项3项,荣获“浙江省边坡生态修复大师”称号,业绩显著。

他担任技术顾问,协助浙江省院所专项重点研发项目“风化基岩消落带湿地植被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浙江矿山生态绿化关键技术研究”及杭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千岛湖消落带植被重建技术研究”3项。他帮助林业基层单位申报并技术指导浙江省林业基金项目“油茶林生态保育增效技术示范和推广”“杉木大径伴生木荷套栽树参配置技术示范与推广”“天然阔叶异龄幼林大径林分生态经济定向培育技术示范”3项。他主持完成规划设计方案“椒江大陈岛绿化修复提升规划设计”“玉环县干江镇老傲前松毛山宕口边坡绿化提升治理工程勘查与设计”“庆元县废弃铅锌矿区地质环境提升治理工程设计”“杭州市萧山区林场大坞山林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方案”4项。

他在杭州园林工程公司、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协会、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岱山国土资源局等单位,分别举办有关矿山生态修复、绿色矿山建设、海岛植被与生态修复等内容的讲座6场次、培训人员1000余人。他代表浙江省植物学会参加浙江省科协“希望之光”等科技下乡活动,到开化县大溪边乡,根据当地林下经济发展和油茶低产林改造等技术需求,结合山林地貌和土壤、气候实地调研并与林农面对面地提出相关技术建议。他参加有关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绿色矿山建设、废弃污染地治理、土地综合整治、毛竹混交林建设、古树名木保护、生态河道建设等有关技术方案的评审、工程质量的验收、科技成果的鉴定200余项次。

他作为《浙江林业科技》的主要外审专家,自2017年以来,凭着对作者和刊物质量的双重负责态度,认真评阅科技论文,撰写评阅意见,累计评阅论文500余篇。他先后开展有关“浙江油茶栽培产业经营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浙江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研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下徐霞客文化旅游融合的实现路径研究”等浙江省科协、浙江省民进会等调研课题。

他退休后参与研究硕果累累,2016年,“油茶良种红外鉴别及生态培育技术研究”荣获浙江省科技兴林一等奖。2019年,“千岛湖库区消落带植被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三等奖。2020年,“风化基岩消落带湿地植被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荣获浙江省科技兴林二等奖。

洛热,男,藏族,1943年2月出生,执业藏医师。他曾任四川省德格县宗萨藏医院院长,现任四川省藏医药标准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世界中联藏医药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智库专家。

他以德格宗萨藏医药的文化传承、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为工作使命,对内协助甘孜州政府在德格县麦宿地区全力建设“南派藏医药产业园”,打造藏医药大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对外积极探索高质量的合作项目,将藏医药事业的发展立足于藏区,走向全国和全世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新时代倡议,践行“医疗服务社区化”“药品产业市场化”“健康产业全球化”。

一是在藏医药产业发展领域,他参与公司完成技改升级,新建宗萨藏医院标准化制剂中心、中药饮片生产加工中心近10000平米,年产藏药制剂150吨,企业成为甘孜州业界首家“规模以上企业”。

他作为四川省藏医药专家工作组专家,在省药监局和省食药检验检测院的指导下,于2018年带领工作组完成了《四川省医疗机构藏药制剂经方药材基源目录》和《四川省藏药制剂经方目录》,同时完成了所在单位208个藏药制剂品种的《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首次备案》;2018年,与海南自贸区博鳌超级中医院合作成立藏医药大健康产业中心;2019年,指导宗萨藏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甘孜医院(原甘孜州人民医院)合作成立医疗联合体;2020年,宗萨藏医院公司入驻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与德格县人民政府、省中医药科学研究院三方合作共建“四川省南派藏医药传承与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开展以国药准字号藏药申报为核心的研发工作以及食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创新研发项目。

二是在藏医药教育领域,2017年,他带领宗萨藏医院与四川省藏文学校合作建立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成为全省首个开展藏医药师承人才教育的公办民营学院,开设四年制藏医医疗和藏药学专业共计招收学生127人;2019年与西南民族大学合作共建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开启了南派藏医药教育领域校企合作的新篇章,为藏医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教育模式打下基础。

三是在藏医药科研领域,与省中医药科学院合作项目《三味甘露丸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安全性、有效性的比较》,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申报《四川省藏羌彝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和《藏药辅剂佐塔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甘孜医院的医联体项目正在筹建“四川省藏药临床研究基地”,将开展对四川省藏药经方制剂的全方位科学研究项目。

四是在精准扶贫领域,他作为甘孜州政协委员,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示范作用。10多年来,每年为当地200余名贫困患者免除医疗费用约100万元。2013年,在完成了宗萨藏医药产业奠基后,至今已在德格县麦宿区吸纳了70余农牧民就业,其中“五保户”“低保户”群体20余人,同时鼓励收购当地农牧民种植的藏药材和药农采摘的野生药材供药厂使用,年均辐射药农数量约300余人。

在2020年初新冠病毒疫情严峻期间,他于第一时间向本地社区所有群众免费发放防护藏药,并组织卫生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开展新冠肺炎的防护知识讲座,向甘孜州疫情重灾区道孚等一线岗位捐赠抗疫藏药、藏香,价值180万元。并与甘孜州医疗专家组和四川省中医药专家组及时互动,参与甘孜州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和远程救助工作,积极使用藏药参与新冠肺炎的治疗,减轻患者症状,联合发表《民族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及防治措施》,刊发于中国药学会系列期刊《中草药》第51卷、第六期。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