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表彰奖励

【聚焦·中国老科协奖】2022年度中国老科协奖—刘赵勤、刘彦祥、刘爱珍

发布时间:2022-08-17 点击量:1717

刘赵勤,男,汉族,194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现任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老科协会长。

他是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老科协会长,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真诚待人的人品风范,坚持严肃认真、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在他的带动下,老科协形成了团结协作,友好相处的工作气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是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老科协工作的新路子。

抓好组织建设。在他提议与协调下,老科协由原来的两个分会,新增加了教育、文化、经济等六个行业分会。近年又在两个镇、三个街道建立了基层分会,形成完善合理的组织网络。发展相对年轻、身体健康,有业务技术专长的中级科技人员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新会员。目前,汉台区老科协会员发展到672名,其中高级职称100人,共产党员389名。组建精干的工作班子,明确工作责任,形成有力促进工作开展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参与社区建设。他提出把老科协工作延伸和扩大到社区工作的思路,成立了东大街、北关、汉中路3个街道办事处老科协分会,为社区建设了一支知识型、技术型、服务型生力军。2020年以来,在汉中路办事处上水渡社区、北关办事处前进路社区组织开展了医疗卫生、文艺演出、法律知识进社区活动,服务群众700多人次。

搞好调查研究。他带队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调查研究,2020年以来,区老科协共撰写调研报告25份,其中17篇获市、区奖励,3篇在市级报刊发表,为区委政府科学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新活动方式。他连续11年组织会员开展科技之春“三下乡”活动,先后深入汉台区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1个村进行农技咨询、医疗义诊、文艺演出和法律宣传。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每年“六一”前夕,都要同教育分会一起前往农村偏远小学,看望慰问师生。在他的倡导下,区老科协创办了内部刊物《老科技工作者的心声》。2008年以来共编印14期,仅2021年度《心声》就发表老科协会员撰写的各类文章61篇,约12.9万字,反映了老科协及各分会的活动情况,展示了老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助力乡村振兴和企业创新,区老科协常年联系的2个村(园区)、3个企业(农场),经陕西省老科协考察,批准为“双助力”科技示范基地或企业。组织会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2020年区老科协会员捐款14600元,并与图书馆联合举办了网上“抗击疫情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老科协会员撰写的6篇诗歌散文获奖。

二是关心会员,调动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他努力把老科协办成“会员之家”。在他的带动和促进下,老科协形成了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氛围,会员因病住院,到医院看望;会员遇到困难,设法帮助解决;凡遇重大节日,各分会开展茶话会、联谊会等形式,交流思想,增加友谊。

每年“七一”和重阳节,区老科协都要举行庆祝联欢活动,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会员。

2021年的“医师节”和“教师节”,分别召开了老医师、老教师座谈会。并为7位老教师集体祝寿。

为凝聚会员,区老科协还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连年举办“棋牌友谊赛”和“迎新年健步走活动”。

三是协调各方,争取社会各界对老科协的大力支持。

他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区上各部门和单位的联系,争取对老科协活动的支持,从2011年起,政府已将老科协活动经费正式列入财政预算(每年5万元)。区老科协的重要会议和活动,提前向区委、政府领导和部门汇报,邀请有关领导参加,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四是不断学习,当好退休干部的排头兵。

他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经他提议,并报经区直机关工委批准,区老科协正式成立了临时党支部。

他组织会员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参观革命旧址,重温入党誓词,要求广大会员保持优良传统,为汉台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他作风民主,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每逢重大活动,多次召集会议,讨论方案,督促落实,随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五是兢兢业业,收获荣誉。

2012年8月,他被陕西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评为“全省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个人”;2013年10月,被陕西省老科协评为“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15年1月,被陕西省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6年10月,被汉中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评为“汉中市最美老干部”。

刘彦祥,男,汉族,195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山东省临沂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现任山东省临沂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

他自2015年12月任临沂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以来,团结带领全市老科协组织和广大老科技工作者,深入推进组织建设,紧紧围绕中心大局,深入推进服务决策咨询、科学普及、科技创新和推动科技为民等工作,不断提升老科协工作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临沂市老科协先后获得“中国老科协先进集体奖”“山东省老科协先进集体奖”“山东省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5A级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是深入推进组织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老科协《关于开展“五级联动创先争优”活动加快推进各级老科协组织建设的意见》,把乡村两级组织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四级联动”组织网络体系,较好地解决了为基层、为农民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在山东省老科协组织建设专门委员会指导下,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规范县乡村老科协组织建设的意见》,探索乡村两级老科协组织不再注册独立法人社会团体,由县(区)老科协设立乡村派出机构,乡镇(街道)设立乡镇办事处、村(居)设立工作站,接受同级党政和县(区)老科协双重领导,实施“一级法人、三级组织”的形式,有效推进县(区)、乡镇、村三级老科协组织网络建设。

截止目前,全市136个乡镇(街道)建立了老科协办事处,701个村(居)建立了老科协工作站。

2019年9月25日-26日,全省老科协组织建设现场交流会议,在临沂召开,采取“一级法人、三级组织”的形式,推进县区、乡镇、村居三级老科协组织网络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

二是助力企业技术创新。

深化与中科院老科协的联系,实行院企合作共赢模式,设立了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沂水工作站并组建了由5位科学家组成的沂水工作委员会,对接企业23家,达成战略合作生产项目3项、与4家企业建立了合作意向。

围绕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主题,建立全市老科协专家信息库,努力搭建服务智库平台。借助山东省老科协对《山东省老科技工作者作用发挥现状与人才资源开发效能提升研究》课题的开展,摸清了全市老科技工作者的现状和他们继续发挥“光和热”的愿望,进行分类分专业管理,合理适当安排服务企业的工作,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现已有2238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入库。

与临沂大学和山东标至信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临沂市经济社会发展智库,已有327位专家入库,专业涵盖全市商贸与物流两大引擎和8大主导产业。按入库专家的专业情况,成立了与8大主导产业相应的装备制造、医药食品、高端木业、有色金属、化学化工、建筑建材、轻工纺织、节能环保和企业管理等九个专家工作组。各专家组发挥各自优势,针对企业不同问题,采用不同模式指导和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服务。

五年多来,组织1500余人次深入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330余项。帮扶企业成功申报中央投资预算内环资领域项目和山东省节能技改等重点项目达60余个,获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奖补到位资金4.56亿元。

三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立足农业大市的实际,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主线,充分发挥老专家在专业、技术、智力、经验方面的优势,实施服务“三农”百千万行动计划,集中抓好农业科技项目示范基地建设,助力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形成了莒南绿茶、苍山大蒜、兰陵食用菌、平邑金银花、蒙阴蜜桃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基地。

截止目前,临沂市老科协共建立了261个老科协农业科技项目示范基地,这些示范基地的创建,充分展现了科技服务效能,也带动了广大农民朋友科技致富。

主动开展科普扶贫、技术扶贫工作,邀请专家为市委组织部、市科协举办的全市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学员作了《强化三项管理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的辅导报告,通过“临沂党建”视频直播系统,全市农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专科学历教育学员等1万多人进行在线收听收看,使广大村级干部深受教育。

农业专业委员会开展了“新型农民培训”和“精准扶贫科技培训”,主要讲授“小麦、玉米、花生、地瓜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举办培训班20余期,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在全市安排小麦套餐肥试验点18个、玉米套餐肥试验点5个,引进、试验、示范小麦、玉米新品种共32个。

种植专业委员会“小麦秸秆还田与水稻免耕播种”新技术取得成功,每亩水稻产量达到617.8千克,亩均降低生产成本802.7元,土壤结构明显改善。

四是助力科学素质提升。

围绕“五大”重点人群,抓特色,抓创新,把科普宣传作为亮点工程组织实施,着力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

开展“大手牵小手”科普活动,努力打造科普报告团品牌。联合临沂市关工委组建龙头团队讲科普,近年来举办科普报告80余场,通过精彩的演讲,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求知欲,全市5万余人受益。

在老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制作科普展板40余块,发放科普宣传彩页21万多份,受理科技咨询600余人次,培训2260余人次。

卫生专业委员会持续实施夕阳红营养健康行动计划,着力开展健康惠民等活动,组织老专家到16个县乡医院出诊180余次,诊疗患者2600余人次,开展手术350台次;举办学术讲座8次,700余人接受培训。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指导市老科协会员单位鲁南眼科医院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和青少年近视防控等工作。成立了11支50余人的扶贫义诊医疗队,在全市3950个行政村开展了两轮拉网式眼病义诊筛查活动,义诊检查眼病患者12.31万人,将符合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9528人接到医院,给予免费手术治疗。组织专家体检小分队,先后到4个县区15所中小学校、37所幼儿园开展眼病检查活动,为14230名孩子建立了奥比斯学生眼健康电子档案。指导2043名近视较重的孩子规范矫治,为弱视孩子做康复训练5100余人次。

建设了全国第四家、山东第一家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基地——临沂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馆。截止目前,接待各类视察或参观达9000余人次。

他在2016年报送的《关于加快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时任市委书记林峰海同志亲自作出批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刘爱珍,女,汉族,195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陕西省韩城市妇联主席、渭南市妇联副主席,现任韩城市老科协会长。

她热爱党的事业,曾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妇干、全国家庭教育先进个人、陕西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更是“痴迷”科普推广。她倾尽心力撑起了韩城老科协温馨之家。在她的带领下,韩城市老科协连续多年获评陕西省、渭南市老科协先进集体,她个人也先后荣获渭南市优秀老科协会长、先进个人,陕西省老科协先进个人,突出贡献奖等。

一是“人争奉献,事创一流”是一贯思想。

2007年9月,她临危受命,挑起重担,担任韩城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之初,面临缺乏工作人员,没有办公地址,缺乏经费,她不负重托迎难而上,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协会工作之中。

没经费。借钱,边注册、边办公,如今每年为协会争取经费10万元。没人员。打报告,找有关部门,申请解决了公益性岗位3人。没办公地址。她积极协调,先借用办公场所,再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在市政府办公楼解决办公室3间。

如今,编制有位子,工作有班子,办公有房子,经费有盘子,活动有路子,形成了上下走动多,部门联系多,媒体鼓动多,会员参与多的局面。

她在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服务乡村振兴、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开创了老科协工作的新局面,走出了一条适合韩城特色老科协工作发展的新路子,连续多年受到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得到了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在她的精心管理下,韩城市老科协工作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市8个镇办,15个市级部门、企事业单位,7个社区成立了30个老科协组织,现有会员3300多人,科技工作者2300余名,成为服务韩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是善于学习、调查研究,每年坚持深入基层,围绕协会组织、会员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科技服务、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进行专题调查研究。

10多年来,先后组织撰写各类调研文章50多篇,其中18篇以上获得渭南市老科协奖励,2018年渭南市老科协在韩城召开了经验交流会。

三是突出重点,创建科技示范基地。

10多年来坚持科技服务、科技为民,组织带领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先后创建科技示范基地32个,其中“万亩花椒”“千亩渔业”“神农果业”“富强宏图牧业”“绿园现代农业”等8个基点荣获省级科技示范基地。

其中芝阳镇北寿寺苹果协会,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受到国家财政部、中国科协表彰,奖励资金20万元。

四是辛勤耕耘,坚持宣传科学理念、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

她积极发挥自身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组织老专家报告团,深入乡村、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示范基地、农村、学校、社区、厂矿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宣传、科技服务、科技培训、科技为民,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等活动。

以多种形式宣传科学理念、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并涌现出了一批可爱、可敬、可信的先进典型。如家庭教育心理学专家张松岭、高级农艺师云丰民、花椒专家冯敏杰、卫生专家刘江茹、农业科技专家颜联祥、土壤专家卫荣志等,一大批深受群众欢迎的老科技工作者,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称赞。

多年来共举办各类科技讲座109期,培训9.8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0万余份,使6万多名群众受益。

五是积极组织开展活动,不断增强协会活力。

她乐于奉献、发挥余热,带领老科协一班人,每逢“五一”“七一”“国庆”“重阳”等重大节日,老科协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大型活动。

曾先后组织开展了庆“七一”颂歌献给党,千人大合唱,“庆国庆、迎重阳”全民健身武术交流大会,建党百年文艺演唱会、老年书画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老科协成立30周年,举办各类书画展和文艺演出等活动。曾先后代表韩城多次参加了省上举办的各类健身、秧歌、文艺表演,并获得了奖励。

创办了《韩城市老科协信息报》,组织会员赴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开展科普宣传月,家庭教育进校园等活动。

通过多项活动的开展,有力地增强了老科协的凝聚力,促进了各项工作开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陕西省、渭南市老科协网络平台和通讯杂志、韩城日报、韩城电视台、韩城新闻网、今日头条、陕西科技报等,多次刊登老科协活动开展情况。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