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表彰奖励

【聚焦·中国老科协奖】2022年度中国老科协奖—申燕萍、田书生、史宝玉

发布时间:2022-08-11 点击量:1038

申燕萍,女,汉族,1958年3月出生,教育心理学高级职称。曾任上海南湖职校专职心理教师,现任上海市社会心理学理事、上海对口援疆地克拉玛依市银龄智库专家、克拉玛依市心理卫生协会顾问等职。

她随父母从北京到西部援疆,在当地大学教书,后考入上海985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引进入沪,退休前是上海南湖职业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先后获得区市全国教育科研及优秀论文奖20多项,参加全国21世纪教育论坛交流及教育部重点课题《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研究及中等职业学校《心的放飞》教材执行副主编;2005年编写《考试心理训练60法》一书,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获得上海市第一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参与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工作室初创。

她退休后怀着一颗博爱之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经验,发挥余热;几十场心理健康科普讲座,上千次的答疑疏导,她深入机关学校企业街道社区,积极宣传健康知识,不计得失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清郁化结,为社会的和谐安定做出努力,奉献精神获得称赞,精湛的职业能力获得好评。

一是发挥余热,热心为老服务奉献。

2013年,她退休后加入上海市老科协组织,积极参加科技宣传,敬老爱老文娱、健康咨询等各项活动,多次被上市海老科协财经委评为优秀协会会员。

她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宣传推广心理健康知识及教育经验;在预防精神疾病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她作为通讯员,撰写多篇反映协会会员精神风貌的文章发表在上海老科协宣传刊物上;多次参加上海老科协组织的咨询、科普宣传、科技创新推广活动;用一技之长帮助人们排解忧郁,消解困惑。

二是传帮带教,为和谐社会做贡献。

2017年她被上海市老科协推荐参加上海市银龄援疆活动,去新疆克拉玛依市做志愿者。

在70多天时间里,她深入机关学校、医院部队武警、企业社区,做了20多场讲座,肩负起咨询、培训、督导经验交流的多种任务;传帮带分享专业知识经验,帮助当地组织成立了克拉玛依市心理卫生协会,受到上海及克市领导及民众的赞誉。她被克市聘为银龄智库专家;被克市心理卫生协会聘为顾问;被克市区心理协会聘为心理咨询专家。

多年来在上海建构社会健康体系服务中,她多次被邀请参加各级组织的精神卫生宣传活动,义务为市民提供咨询;走街串巷地为老人们做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给退休干部做心理疏解,给心理陪护者作技巧传授讲座;与上海市老科协双创委的科技发明家一同深入街道宣传科技知识,到上海科技中心展示科研成果,讲解健康生活理念,对老、弱、病、残和孤寡、空巢、退休老人们送去温暖鼓励,给予心灵慰藉,帮助他们撑起精神支柱。

她无私奉献被大家看在眼里,2018年后又被推选为上海市社会心理学理事,继续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三是传递正能量,为抗疫献力。

自2020年疫情爆发后,她坚持抗疫,承担了虹口疾控分中心防疫心理热线服务;参与上海东方心理研究院组织的为长宁特教中心儿童的心理咨询服务;参加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组织的浦东青少年危机干预调研活动;参与全球网上公益活动等;活跃在上海市各级组织机构开展的各类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中,为民众提供心理疏解。

几年来,不管刮风下雨,都坚守在抗疫热线上,为大众提供心理支持服务,累计超过1000小时;2021年9月上海市962525心理援助热线开通,又被邀请为全国各地热线听众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送上温暖。

四是老有所乐所学,不断探研前行。

在上海市老科协组织的康乐活动中,她经常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感激之情;在抗疫中,常分享养生知识经验,鼓励周围亲朋好友珍爱生命自觉防疫,齐心协力共度难关。2015年参与歌咏比赛活动获得虹口区组织的退休干部独唱比赛二等奖。

老有所学,不断探研,提升精益的专业服务技能为民服务,探寻新时期社会心理的变化及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正新方法。

她2019年撰写的《有效沟通,促进和谐师生关系》一文选录在上海老科协第十七届学术论文集中;2020年撰写《家庭亲子侵犯行为形成的心理机制及预防策略》一文选录在上海老科协第十八届学术论文集;2021年撰写《创设融心,务实,多元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安信怀心理健康服务实践的思考》一文发表在上海市重点科普期刊《科学生活》2021.8月刊物上;2022年3月10日应邀在上海“关爱老科协女性项目”启动仪式上,做《用好沟通技巧,开启幸福人生》---现代女性家庭沟通艺术)讲座,受到科协会领导会员的好评。在头条自媒体平台撰写了50多篇涉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文章,热心为民众解答健康知识。

2019年,她考取了国家卫健委《健康管理师》证。活到老,学到老,助人自助。她用所学知识帮助民众,“德艺双馨”“心灵导师”等锦旗是听众、读者对她的认可和感谢,她也乐在其中。

田书生,男,汉族,195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河北省沧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和沧州市老科协常务副会长,现任河北省老科协和沧州市老科协常务副会长。

他担任河北省沧州市老科协常务副会长12年以来,在上级老科协组织的指导下,根据理事会的决议,在会长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常务副会长承上启下的作用,带领沧州市老科协团队主动作为,积极工作,促进了老科协事业的强劲发展。2020年,河北省沧州市老科协被中国老科协评选为先进集体。

一是夯实组织基础,坚持不懈地抓好老科协组织建设。

他身先士卒,带领老科协团队不懈努力,截至到目前,全市已建有18个县(市、区),17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老科协组织,实现了县乡两级老科协组织全覆盖。

建立14个市级直属分会、6个高校老科协,社区和村级老科协组织34个,县级老科协分会59个。现在全市会员达到9500名,入会率达32%。

二是持续开展科学普及活动,积极服务广大公众。

他常年组织开展科普宣传、科普报告、医疗健康、科普文艺、公益书法等活动,年均300场次,年均受益人数达6万人次。很多活动都形成了品牌和良好的口碑。

连续六年组织开展以“健步走”“放声唱”“激情颂”“欢乐庆”“健康行”“百年颂”为主题的老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019年9月,在沧州市图书馆举办了“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革命文献邀请展。

三是积极开展调研献策工作,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几年来组织广大老科技工作者,重点围绕全域旅游、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老年康养等课题深入基层调研,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全域旅游调研活动中,对19个单位和49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在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中指导基层老科协撰写出《中科院南皮生态试验站“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等6篇调研文章,在老年康养专题调研中具体指导,向河北省老科协提交了《神奇的自愈,揭密中国首家身心减负基地》等6篇课题调研报告,为乡村振兴、老年康养发展建言献策。

四是建立科普示范基地、专家工作站、专家服务团常年服务“三农”。

到2021年底,全市建立了科普示范基地10个,老专家工作站256个,组织农业科普专家服务团、科普报告老专家,重点围绕农村种植、养殖、特色产业年均科技培训、科普讲座、科技服务等活动100场次,10万农民受益,形成了巡回下乡专家服务的长效机制。

指导青县司马庄科普示范基地老专家工作站,聘请了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杜永臣研究员等老专家,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研究,引进、推广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引进新技术5项、蔬菜新品种155个,培训观摩参观6200人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幅度提升。

五是沧州市老科协抗疫防控显真情。

新冠肺炎爆发后,按照上级老科协组织的要求,重点开展了助力抗疫防控阻击战,彰显了老科协和老科技工作者的社会担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防控知识;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加入到疫情一线和防控岗位上参加战斗;组织老科技工作者踊跃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组织老科技工作者纷纷拿起笔来,用书法、绘画、诗歌等多种形式抒发爱国之情。

六是搜集整理日军侵略沧州罪行,保护沧州文化遗产。

20余年来,他收集了200余幅日本军国主义1937年侵略沧州的历史照片,以及由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当时沧州的风土人情、地理风貌的老照片。

201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沧州市老科协将他收集的老照片编辑出版了图书《1937·沧州!沧州!——日军随军记者镜头下的侵略沧州纪实》,在沧州图书馆举行了图书发行仪式,受到媒体和社会广泛欢迎。2017年,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之际,《沧州日报》记者再次到市老科协进行采访,以《珍贵照片面世!他们在沧州的暴行,不能忘却!》为题做了整版报道,沧州多家网络媒体都跟踪宣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他收藏万盏古灯传承油灯历史文化。工作之余,他钟情古今灯具收藏和文化研究,历时20多年,涉足全国30个省份,已收藏古今灯具11000多盏、2000多个种类,形成了从远古到近现代照明历史较完整链条。

他致力于保护老水塔和给水年,在沧州传为佳话。沧州铁路给水所座落在运河岸边,老水塔在火车站、沧州狮城商场的南侧。二者配套,是津浦铁路沿线目前保存相对完好的一套铁路供水设施。于1908年修建。由于地方和铁路脱节,对这两个历史建筑没有列入保护系列。他十几年来一直对此深入研究,经过政府、媒体、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多番努力下,保护了水塔这一文化遗产。

他还收藏了6000余枚毛主席纪念章,供人们进一步了解像章的艺术;收藏了从清末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老火车票、汽车票、船票共计15万张,为研究我国的票证历史和交通历史贡献了科学依据;收藏了南皮县籍清代进士叶汝兰墓志铭价值一万多元,无偿捐献给了南皮博物馆,弥补了南皮的历史。

他收藏的各种历史文化资料属沧州独有,在全国也凤毛麟角。目前,每逢沧州举办抗战宣传活动,沧州出版各种纪念画册以及沧州举办各种历史纪念活动,都有他的参与。成为任何单位、任何个人不可替代的权威部门。

七是他退休后笔耕不辍,发表文章建言献策。

1. 《金色重阳》主编,2021年,中国文化发展出版社;

2. 《1937·沧州!沧州!——日军随军记者镜头下侵略沧州纪实》主编,2015年,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刊号;

3.《远古的故事有多远——让万余盏古灯来告诉你》,2016年,中国文联《神州》杂志;

4.《珍贵照片面世!他们在沧州的暴行,不能忘却!》,2017年7月,《沧州日报》;

5.《沧州市老科协举办〈1937•沧州!沧州!〉首发暨捐赠仪式》,2015年,中国老科协网站;

6.《文化八仙桌纸媒 保护老水塔 探秘给水所 助力“文化带”》,2020年7月31日,《沧州日报》;

7.《老水塔是否应予保留?请看最新进展——市文物部门建议文物认定》,2020年7月9日,《沧州日报》;

8.《清代“叶汝兰墓志铭”流落民间数十载后现身》,2021年12月,《沧州日报》。

史宝玉,男,汉族,1949 年 3 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职称。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杨家庄子村党支部书记,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特色林果业协会会长、党支部书记。

30多年来,他扎根黄土地,守望林果业,作为乌苏市林果业协会会长,他敢为人先,几十年如一日,克服困难将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滩,发展成现在的水果飘香的自治区级休闲农业观光示范点、科普示范基地,果树品种也从原来的30多个增加到103个,打造出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的“甘玉”系列。

他先后荣获“全国科普带头人”“自治区三区人才”“自治区老年科协先进个人”“伊犁州科技服务与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塔城地区“优秀共产党员”“科普带头人”“最美职工”,乌苏市“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乌苏好人”等多项荣誉。

一是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他虽然未系统学习过林果种植知识,但他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渴望对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积累,坚持每年自费征订《农村科技》《农村百事通》《致富天地》等科技报刊书籍,并主动到深入奎屯市农七师园艺场学习果树修剪、嫁接、病虫害防治技术,充分利用自家20亩果园反复试验,同时,积极参加大型农业博览会和培训会开阔眼界。

通过“理论+实践”,逐步掌握果树栽培关键技术,编印《苹果树的栽培与管理》《葡萄的栽培与管理》《桃树的栽培与管理》《设施果树栽培与管理》四本书,免费赠送果农,深受全市广大农牧民喜爱,成功培育获得专利“塔城甘露”“塔城公主123”苹果品种,结束了塔城地区无苹果品牌的历史,获得了正式推广栽培的资格。

二是刻苦钻研,攻克林果疾病防治。

2000年—2012年,由于高温高湿,导致开干齐乃至整个奎屯地区蔷薇科果树出现罕见病害,经自治区林科院协助对标本进行鉴定,此种病害传染性极快,防治难度极大。为尽快遏制此种病害的慢延,减少经济损失,他经过多次对此病害反复分析研究试验,查清病害的来源并进行病理性质分析,自主研制糖醋诱杀法,用此法消灭了危害果实的白星花金龟等害虫,由于品质有保证,产品已销往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塔城、伊犁等地。

与此同时,根据蔷薇科果树发病原理、时间、气候等因素,组织开展了集中和现场讲解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培训,采取跟踪服务的方式及时对逐个农户蔷薇科果树,进行不定期巡察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是勇于开拓,积极投身科技服务。

充分利用每年“科技之冬”等培训,讲解和传授林果修剪、嫁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把自家的果园作为授课现场,手把手地演示和传授果树嫁接技术。

实施460亩苹果新品种种植试验示范基地,从地块的选择、果树品种的选择、人工栽种、水肥和日常管理等每个环节亲自把控,并提供自己研制并注册成功的原甘玉1号和甘玉2号两个优质苹果品种在示范基地落户,通过近三年的辛勤劳作,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

借助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推动庭院经济发展,免费提供新品长短种穗枝条价值5千余元,为少数民族村民玛哈什、卡曼等6个庭院进行了苹果新品种嫁接,为哈萨克族老人马合苏提汗免费开展林果技术服务,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功推广“塔城甘露”“塔城公主 123”苹果品种1200余亩,以每公斤 30元的价格远销北京、上海等地,经济效益可观,为广大果农增产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守正创新,打造高素质管理人才。

他作为一名曾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的老党员,把帮助和带动周边的党员群众发展创业、增加收入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身边的党员培养成创业人才,把优秀创业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成村干部和管理人员。

他牵头成立乌苏市林果业协会,结合实际,构建实用、灵活、直观、便捷的信息服务体系,同时以协会的名义为每个种植基地培养了2—3名技术人员,形成了协会、基地、种植户三方相互联系的信息网络,做到了及时向种植户传授实际、实用、实效的技术、信息和知识,让他们及时掌握技术和行情,做到胸有成竹,增强了种植户的种植信心。

2021年,他加入乌苏市科普讲师团,并做客由乌苏市科协打造“雪莲说事”科普栏目直播间,线上对林果业的种植技术进行讲解,扩大果农受训面,线下带头发挥科普专家讲师团专业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切实帮助乡村果农、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和群众了解技术、掌握技术、为基层农民提供技术保障,为果农“传经送宝”。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