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表彰奖励

【老科协奖】2021年度中国老科协奖—齐建国、江啓明、祁兴磊

发布时间:2021-10-09 点击量:2151

齐建国,男,汉族,195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园林工程师。曾任宁夏银川市园林局总工程师、调研员,现任银川市老科协理事。

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园林绿化工作,在园林绿化行业精心耕耘了30余年,亲历和见证了银川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历程。2013年退休后仍对银川市园林绿化事业情有独钟,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科技创新。经常参与园林绿化方面的活动,参与原工作单位和社会上有关园林绿化方面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和技术指导工作以及技术培训活动。作为银川市老科协会员,自入会以来,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各种观摩和调研活动,与所在专委会其他成员一道就银川市园林绿化方面的有关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针对银川市城市绿地所产生的枯枝落叶等植物废弃物问题,开展了“对银川市城市园林植物废弃物收集处置和利用”的调研。针对银川市林木种苗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银川市林木种苗基本情况”调研。

2016年10月受聘于弘地(宁夏)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做技术顾问,他用自己多年工作和学习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指导公司苗木基地建设、科学规划,用新理念和新技术将该苗圃建成具有一定示范引领作用的苗木科技示范基地。还参与公司的一些技术研究和技术指导工作,协助和指导公司科研项目组先后承担了两个自治区林草局的引种示范项目、两项中央财政科技推广项目。指导公司按项目合同要求做好农民工和技术骨干人员的培训工作。近年来,公司所属的平吉堡苗圃按照规范化苗圃建设的目标要求,发挥出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先后被区、市老科协定为“科技服务站”和“老科技工作者下乡服务示范点”。

2020年,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他积极主动深入一线,开展科技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顺利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他不断学习进取,用新知识、新理念充实自己。在实践中,脚踏实地,不断开拓进取。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在献计献策、科技创新、科技服务方面发光发热。

退休后发表《关于银川市城市园林植物废弃收集与综合利用》和《关于银川市林木种苗现状及发展的建议》两篇建言,经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后,已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和落实。

江啓明,男,汉族,194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曾任安徽省歙县外经贸委主任,现任安徽省歙县老科协专家组组长。

退休后,他在县科协的指导下,组建成立了安徽省第一个县级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在当地民政局登记后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开发、科技扶贫、调查研究等工作。他利用化学化工专业特长,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被市政府聘为危险化学品应急专家,被省、市安监局聘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

作为市政府特聘的危险化学品应急专家,他多次参与危化品应急救援,常常不分昼夜赶赴事故现场,参与制定救援方案。作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家,他帮助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完善安全生产设施,整治安全隐患。多年来,亲力亲为,帮助黄山市两个化工集中区(徽州区循环经济园和歙县经济开发区城西园区)内多家化工企业完善安全设施和整治隐患,帮助两园区多家企业正常投入生产,2020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09年,根据国家对化工行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结合黄山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实际,他撰写了《黄山市精细化工发展策略与建议》的科技工作者建议,报给黄山市委、市政府和歙县县委、县政府作决策参考。此建议被采纳后,市政府对徽州区和歙县两个精细化工发展集中区(循环园)进行了相应部署。现两个园区发展正常有序,年产值已超百亿,而且在努力朝“三低、三高”方向(低污染、低风险、低投入和高精细、高产出、高效益)发展。他长期钻研,在黄山市带出了一批服务于企业安全生产的学生和徒弟,与许多家化工企业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退休后他撰写了《积极老龄化与高智力老龄人才资源的利用》《在皖南山区加大规模种植能源林木的建议》《低碳经济——黄山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黄山市精细化工发展策略与建议》等。2020年,他主编的《歙县历史科技人物荟集》出版发行,为歙县的徽文化研究书写了浓重一笔,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省内外徽文化研究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在华东书展上被评为“优秀出版书籍”。

在老科协工作的十多年中,他于2008年被省老科协评为第一届优秀老科技工作者,歙县老科协被省老科协授予全省老科协先进单位两次,被县政府、县科协系统多次授予先进单位。虽已年近八十,但入党的“初心”、党员的“使命”,仍然激励着他振作精神,马不停蹄地奔走,乐此不疲地耕耘。

祁兴磊,男,汉族,1961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曾任河南省泌阳县畜牧局副局长,现任泌阳县夏南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省驻马店市科协副主席、河南省泌阳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他带领团队,历时21年持续攻关,于2007年育成了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夏南牛,被誉为“夏南牛之父”。夏南牛的育成,填补了我国肉牛育种的空白,结束了中国肉牛产业发展完全依赖国外肉牛品种的历史。夏南牛培育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根据群众需要,组装了“种牛选育和高效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夏南牛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提高母牛生产能力技术”、“优质犊牛培育技术”、“夏南牛高效育肥技术”等6项轻简化技术;研究编写了《夏南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2015年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提高了夏南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编写了《夏南牛饲养管理技术手册》等科普资料5种,印发20000册,分发给肉牛养殖场户;出版发行了《夏南牛》和《夏南牛饲养管理实用技术》等科技书籍,为养殖场户提供好品种、好技术,助力取得好效益。

近三年来,他配合肉牛产业扶贫工作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一是在省市县多部门组织的培训班上,先后主讲母牛规模化养殖、公牛快速育肥、粗饲料加工调制等实用技术50余次,培训系统内骨干500余人次,培训农民群众1万余人次。其中,在2016年河南省畜牧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员培训班和2018年驻马店市畜牧产业扶贫培训班上,他作了《肉牛养殖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及关键技术》的专题报告,培训技术骨干300余人。帮助许多技术人员成为畜牧技术推广的中坚力量和技术骨干,5000余户贫困群众从中受益。二是在本公司牛场,面向来自全国100多个县、市的肉牛养殖场(户),以及来自河南农大、江西农大、华中农大、信阳农林学院和黄淮学院的学生,进行夏南牛及其饲养管理技术现场培训,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

为提高养殖效益,他开展了夏南牛选育创新工作,10年内使夏南牛屠宰率提高2个百分点,头均增收500元以上;开展了夏南牛生产管理技术研究,形成的《夏南牛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科研成果,获得农业部一等奖;开展了夏南牛高档牛肉生产技术研究,撰写了《夏南牛高档牛肉生产技术规范》;培育的夏南牛无角新品系,可以于2022年申请审定,为中国肉牛品种再添新丁,无角新品系牛单头效益相较于有角夏南牛提高2000元以上。

2016年至今,他先后到贵州省修文县、河南省光山县等28个肉牛养殖场,进行了36次技术支援,现场解决牛场选址与规划、饲养模式与品种选择、肉牛育肥与母牛繁育等生产管理和技术难题,促进了养殖企业的健康发展,助力了扶贫攻坚工作。

泌阳县夏南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夏南牛的科研、供种基地,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泌阳县产业扶贫的示范基地,公司帮扶的80个贫困户于2018年实现了提前脱贫。

他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5年4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19年7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等6部委授予“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建国70周年纪念章”。

  • 欢迎关注中国老科协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zglkx20151020